[发明专利]一种设施樱桃全程营养施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7132.7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8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杜加银;胡兆平;陈宏坤;陈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276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樱桃 叶面肥 喷施 施肥 冲施 水溶 施用 硫酸钾复合肥 果实膨大期 磷酸二氢钾 生物有机肥 全程 人工成本 生长过程 樱桃果实 营养成份 营养管理 营养均衡 营养物质 开花期 萌芽期 硝基三 硬核期 着色期 复合肥 采收 大果 高钾 果实 平衡 | ||
1.一种设施樱桃全程营养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入秋后,施用15-15-15硝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
(2)萌芽期冲施20-20-20平衡型水溶肥;
(3)开花期喷施花益优叶面肥;
(4)果实硬核期冲施16-8-34高钾水溶肥;
(5)果实膨大期喷施果优佳叶面肥;
(6)着色期喷施宜生源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7)樱桃采收后施用15-15-15硫酸钾复合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15-15-15硝基复合肥中含硝态氮比例为4%,铵态氮的比例为11%,P2O5为15%,K2O为15%;
所述生物有机肥为豆粕发酵,有机质含量45%,微生物活菌数含量5亿/克,微生物选自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施肥量控制为:15-15-15硝基复合肥1-1.5kg/棵、生物有机肥2-3kg/棵;
施肥方式采用穴施,每棵树周围挖4-6条放射沟,沟深20-30cm,将生物有机肥施入沟底,覆一层土后再施15-15-15硝基复合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20-20-20平衡型水溶肥中含硝态氮比例为4%,铵态氮的比例为16%,P2O5为20%,K2O为20%;微量元素铁(Fe)≥0.05%,锌(Zn)≥0.08%,锰(Mn)≥0.03%,铜(Cu)≥0.02%,硼(B)≥0.08%,钼(Mo)≥0.005%,其中铁、锌、锰、铜元素均为EDTA螯合态;
优选的,步骤(2)中施肥量控制为:每次0.1kg-0.2kg/棵,分两次冲施,两次冲施间隔为7-10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花益优叶面肥中腐植酸含量≥30g/L,N+P2O5+K2O≥200g/L,硼(B)≥10g/L,锌(Zn)≥15g/L;
优选的,步骤(3)中施肥量控制为:每次100-150mL/亩,分两次喷施,每次间隔5-7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16-8-34高钾水溶肥中含硝态氮比例为9%,铵态氮的比例为7%,P2O5为8%,K2O为34%;微量元素铁(Fe)≥0.05%,锌(Zn)≥0.08%,锰(Mn)≥0.03%,铜(Cu)≥0.02%,硼(B)≥0.08%,钼(Mo)≥0.005%,其中铁、锌、锰、铜元素均为EDTA螯合态;
优选的,步骤(4)中施肥量控制为:每次0.1-0.2kg/棵,分两次冲施,两次冲施间隔为7-10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果优佳叶面肥中钙(Ca)≥120g/L,N+P2O5+K2O≥200g/L,镁(Mg)≥18g/L,甲壳素≥8g/L;
优选的,步骤(5)中施肥量控制为:每次100-150mL/亩,分两次喷施,每次间隔5-7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宜生源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中P2O5为47%,K2O为28%;微量元素锌(Zn)≥0.1%,硼(B)≥0.2%,铁(Fe)≥0.01%,锰(Mn)≥0.01%,铜(Cu)≥0.01%,钼(Mo)≥0.001%,其中铁、锌、锰、铜元素均为EDTA螯合态;
优选的,步骤(6)中施肥量控制为:每次400-600g/亩,喷施1-2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71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