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润滑油的回收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8192.0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4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苏庆平;张宏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正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B01J20/10;B01J20/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柯海军;武森涛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润滑油 预处理 硅胶 回收 优选 胶质和沥青质 步骤混合物 得到混合物 润滑油回收 粗孔硅胶 固液分离 机械杂质 再生硅胶 蒸馏工序 润滑油 除杂 结焦 去除 精制 堵塞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润滑油的回收预处理方法,属于润滑油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废润滑油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硅胶与废润滑油混合得到混合物;b.将a步骤混合物静置,固液分离,得到液体和固体,液体用于精制回收润滑油;所述硅胶优选为再生硅胶;更优选为粗孔硅胶。本发明利用硅胶对废润滑油进行预处理,能有效去除水分、机械杂质、灰分、胶质和沥青质杂质,除杂效果明显,降低了废润滑油蒸馏工序中结焦、堵塞管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润滑油的回收预处理方法,属于润滑油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劣化变质,其变质的成分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烃,它们容易被氧化生成醛、酮、醇、酚类、树脂、胶质、沥青胶态物质、炭黑及有机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氢等有害物质。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混入灰尘、沙土及磨损的金属颗粒等杂质;某些添加剂消耗或者失效后会也会变成其他有害物质而残留在废油中,形成废润滑油。
表1给出了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前后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润滑油使用后密度、机械杂质、残炭、灰分、酸值和色度增大,运动粘度和倾点降低,当这些指标达到一定限值时,润滑油失去了继续使用的价值,形成废润滑油。
表1 发动机油使用前后的理化指标
目前废润滑油再生常采用蒸馏-精制法,通过蒸馏工序将合格的基础润滑油与添加剂、机械杂质、残炭和灰分分开,得到再生毛油;再生毛油在经过脱色精制工序,最后得到符合新油标准的基础润滑油。
废润滑油中含有由氧化作用生成的树脂、胶质、沥青胶态物质、炭黑和机器磨损产生的机械杂质及外环境引入的灰分等杂质,进入蒸馏系统将在蒸馏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蒸馏设备油路堵塞,只有停工检修。因此,废润滑油进入蒸馏系统前必须进行预处理,尽量去除上述杂质,以延长蒸馏连续工作时间,降低企业检修成本,提供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废润滑油预处理方法停留在自然沉降和化学沉降两种方法上。自然沉降法是将收集的废油置于罐中放置一定时间,利用重力沉降原理使部分杂质沉淀分离;化学沉降法通过加入化学沉降剂加速自然沉降的速度,提高杂质分离效率,常用的化学沉降剂有水玻璃、纯碱、磷酸钠等。由于自然沉降法简单易行,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这种方法。但自然沉降法只能沉降较大的固体杂质,预处理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废润滑油预处理方法。
为解决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废润滑油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硅胶与废润滑油混合得到混合物;
b.将a步骤混合物静置、离心或过滤,固液分离,得到液体和固体,液体用于精制回收润滑油。所述硅胶优选为再生硅胶;更优选为粗孔硅胶。
所述再生硅胶为:使用后的硅胶(比如:精制脱色过程中使用),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吸附性能恢复,可以重复使用的硅胶。例如,再生工艺:蒸汽活化-热水洗涤法,即脱色后的硅胶用160℃以上高温蒸汽活化,再通入90℃以上热水洗涤数次,过滤,干燥,得到可循环使用的再生硅胶。
优选的,a步骤所述硅胶的质量为废润滑油质量的0.45%~0.55%。
更优选的,a步骤所述硅胶的质量为废润滑油质量的0.5%。
优选的,a步骤所述混合为搅拌2~4h。
更优选的,a步骤所述混合为搅拌4h。
优选的,所述搅拌的温度为所述搅拌的温度为35~45℃。
更优选的,所述搅拌的温度为所述搅拌的温度为40℃。
优选的,所述硅胶的粒度为80~1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正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正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8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