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形商品自动售卖系统及售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0165.7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1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建 |
主分类号: | G07F11/00 | 分类号: | G07F11/00;G06Q20/32;G06Q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售货机 无形商品 用户终端 自动售卖系统 管理子系统 虚拟商品 终端 物联网技术 自动售货机 大型物品 地点限制 服务器端 功能拓展 贵重物品 技术实现 商品管理 选择模块 验证管理 展示模块 购物 云计算 大屏 触摸 顾客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形商品自动售卖系统及售卖方法,本系统包括:普通商品管理子系统及无形商品管理子系统、售货机终端及售货机终端APP、用户终端及用户终端APP;无形商品管理子系统具体包括“虚拟商品”服务器端,售货机终端APP和/或用户终端APP的“虚拟商品”展示模块、购物选择模块,和验证管理模块;该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触摸大屏、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对现有自动收货机的功能拓展,实现了贵重物品及大型物品等通过自动售货机安全地自动售卖,并可以实现顾客随时随地购物而突破了传统售货机的地点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售卖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用于扩展自动售货机售货范围的无形商品自动售卖系统及售卖方法。
背景技术
就现今中国零售市场来讲,自动售货机为代表的“新零售”正在兴起,其所涉及的三大核心要素有:数据驱动、用户体验、全渠道,但其核心本质为“更高效”的零售,是以数据智能为基础的,带有对传统销售模式的短路效应的,追求更高效率、更智能的零售模式。
随着“新零售”风口的兴起,国内无人零售、智能零售的设备、技术和平台都不断涌现,如何从不同角度满足个性化、丰富的场景需求,是各个从业企业的追求。自动售货机作为国内最早的无人自助设备,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据统计全国投放量截止2017年不足20万台,权威机构预测,近些年中国市场将每年增加超过10万台自动售货机,预计到2020年全国投放量将达到138万台,沿海城市将有3.5亿人经常使用自动售货机,届时年营收可达千亿人民币。
面对如此庞大的潜在市场,如何发挥自动收货的成熟稳定、市场接受度高的优势,拓展自动售货机自身的销售边界,无疑变得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形商品自动售卖系统及售卖方法,借助物联网技术、触摸大屏、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对现有自动收货机的功能拓展,实现了贵重物品及大型物品等通过自动售货机安全地自动售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形商品自动售卖系统,本系统基于物联网工业控制主板和云计算后台设计,其主要包括:
普通商品管理子系统及无形商品管理子系统、售货机终端及售货机终端APP、用户终端及用户终端APP;
所述普通商品管理子系统与现有自动售卖机系统相似,用于对普通商品信息进行管理;
所述无形商品管理子系统具体包括“虚拟商品”服务器端,售货机终端APP和/或用户终端APP的“虚拟商品”展示模块、购物选择模块,和验证管理模块;
所述“虚拟商品”服务器端用于配置无形商品的信息;
所述售货机终端APP的“虚拟商品”展示模块配合售货机终端的显示屏,用于展示无形商品的信息,所述用户终端APP的“虚拟商品”展示模块通过用户终端的显示屏展示无形商品的信息;
所述购物选择模块用以接收顾客的购物指令,并将信息传递给“虚拟商品”服务器端、相应的用户终端APP,及验证管理模块;
所述验证管理模块用于生成该次购物的识别码,用以验证顾客、商户的身份以实现购物确认,完成售卖。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虚拟商品”服务器端用以配置的无形商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未实际存放于自动售货机中的服务、大件商品、金银首饰等贵重商品的名称、数量、价格、产地、商户等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售货机终端APP/用户终端APP的“虚拟商品”展示模块所展示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未实际存放在自动售货机中的服务、大件商品、金银等贵重商品的名称、数量、价格等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购物选择模块可以通过触摸屏、按键、或者扫描二维码等形式接收顾客的购物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建,未经唐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01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