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组合式返沿模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0566.2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6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杰;赵文涛;郑光成;韩明辉;曲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2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框结构 伸缩管组件 角模 模卡具 新型组合 端角处 内模板 外模板 节约材料 施工操作 外侧设置 可周转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组合式返沿模卡具,包括第一方框结构和设在第一方框结构内侧的第二方框结构,第一方框结构包括四个第一角模机构、四个第一伸缩管组件和四个内模板,四个第一角模机构分别位于第一方框结构中的四个端角处,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角模机构通过一个第一伸缩管组件相连,每个第一伸缩管组件的内侧设置一个内模板;第二方框结构包括四个第二角模机构、四个第二伸缩管组件和四个外模板,四个第二角模机构分别位于第二方框结构中的四个端角处,每相邻的两个第二角模机构通过一个第二伸缩管组件相连,每个第二伸缩管组件的外侧设置一个外模板,该沿模卡具在使用中具有施工操作方便,节约材料,可周转使用,结构简单新颖,创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返沿模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卫生间楼板上返沿一般为200mm高的现浇混凝土,通长同楼板一起浇筑。楼板浇筑前要支设上返沿的模板,虽然返沿尺寸不大,但模板支设时比较麻烦。现有技术中的模板一般是根据卫生间实际的大小,工人们制作适合相应尺寸的卡具,这种方式制作的卡具只能适用于单一大小型号的卫生间,对于不同大小的卫生间时不适用。并且现支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人的施工熟练程度的差异,会出现大小不同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组合式返沿模卡具,该沿模卡具在使用中具有施工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并且节约材料,可周转使用,结构简单新颖,创造性高。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组合式返沿模卡具,包括第一方框结构和第二方框结构,第二方框结构位于第一方框结构的内侧,第一方框结构包括四个第一角模机构、四个第一伸缩管组件和四个内模板,四个第一角模机构分别位于第一方框结构中的四个端角处,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角模机构通过一个第一伸缩管组件相连,每个第一伸缩管组件的内侧设置一个内模板,内模板与第一角模机构卡接;
第二方框结构包括四个第二角模机构、四个第二伸缩管组件和四个外模板,四个第二角模机构分别位于第二方框结构中的四个端角处,每相邻的两个第二角模机构通过一个第二伸缩管组件相连,每个第二伸缩管组件的外侧设置一个外模板,外模板与第二角模机构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角模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管和第一挡板,第一定位管和第一挡板均有两个,两个第一定位管相互连接呈L形,两个第一挡板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定位管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管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外管和一个第一内管,两个第一外管连接在第一内管的两侧;第一外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一内管中,并通过第一顶丝与第一内管定位连接;第一外管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一定位管中,并通过第二顶丝与第一定位管定位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采用2mm~4mm厚的钢板制成,第一定位管为方形钢管,第一挡板通过第一焊接件与第一定位管的外端壁的内侧焊接,内模板的一端卡接在第一挡板内壁和第一定位管外端壁之间;第一挡板的长度值小于第一定位管的长度值。
优选的,所述第二角模机构包括第二定位管和第二挡板,第二定位管和第二挡板均有两个,两个第二定位管相互连接呈L形,两个第二挡板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定位管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管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外管和一个第二内管,两个第二外管连接在第二内管的两侧;第二外管的一端插接在第二内管中,并通过第三顶丝与第二内管定位连接;第二外管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定位管中,并通过第四顶丝与第二定位管定位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采用2mm~4mm厚的钢板制成,第二定位管为方形钢管;第二挡板通过第二焊接件与第二定位管的外端壁焊接;外模板的一端卡接在第二挡板内壁和第二定位管外端壁之间;第二挡板的长度值小于第二定位管的长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0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