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房屋支撑柱浇筑模板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2575.5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8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云;王建军;顾汉桥;贺小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祝蓉蓉;徐瑛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房屋 支撑 浇筑 模板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房屋支撑柱浇筑模板及施工方法,该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及钢带,所述钢带为设有开口的圆形钢圈,所述钢圈的一个自由端外侧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接有固定螺栓;所述钢圈的另一个自由端外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两端设有与所述凸块相连的盖板,所述螺母中部外侧设有一圈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孔径的齿轮环;垂直穿过所述凸块外侧中部与所述齿轮环侧面相接处设有弹性限位装置。通过弹性限位装置灵活调整钢带对模板本体的预紧力,快速地进行钢带的固定工资,提高房屋的施工效率,降低钢带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房屋支撑柱浇筑模板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需要用支撑柱来做支撑,例如大厅、地下室内。在建造房屋支撑柱时,一般是遵循这样的步骤:架设支撑柱内的钢筋;在钢筋外部设置支撑柱的浇筑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拆模。
浇筑模板基本都是木质的,在进行浇筑模板固定时,需要通过钢带在外部进行固定。现有的钢带基本是卡箍结构,整体比较简单,在通过钢带对模板进行预紧时,预紧力不容易掌握,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施工经验才能大概掌握。而实际中过紧或过松的预紧力对混凝土的浇筑都是不利的,钢带固定的施工难度导致经验较浅的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不能快速地找到合适的预紧力,从而不利于混凝土浇筑的顺利进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105544972B公开了一种房屋支撑柱浇筑模板及施工方法,该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及钢带,钢带包括两个相铰接的半圆形的钢圈,其中一个所述钢圈的自由端外侧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接有固定螺栓;另一个所述钢圈的自由端外侧焊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凸块的两端设有盖板,每一个盖板均通过四个螺栓与凸块连接。在该现有技术中钢带上的螺母与安装孔之间是过盈配合,在使用中是通过旋拧固定螺栓直至螺母在安装孔内开始转动即停止旋拧,来控制钢带的预紧力的。通过这种模板及施工方法,虽然能够快速地对钢带进行预紧,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防止爆模产生,降低安全隐患。但是该钢圈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从过盈配合到螺母在安装孔内转动这个过程的实现,必然会导致安装孔的磨损变形而不易修整,使得钢带不能二次使用,导致钢带使用成本提高,不适于大批量生产;2、通过安装孔与螺母之间的配合公差来调整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实现预紧力的大小调节,这使得每种不同尺寸的柱形都需要配备不同配合公差的钢圈,使用范围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房屋支撑柱浇筑模板及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房屋支撑柱浇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及钢带,所述钢带为设有开口的圆形钢圈,所述钢圈的一个自由端外侧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接有固定螺栓;所述钢圈的另一个自由端外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两端设有与所述凸块相连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中部外侧设有一圈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孔径的齿轮环;垂直穿过所述凸块外侧中部与所述齿轮环侧面相接处设有弹性限位装置;所述弹性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槽、扭力推杆、弹簧、止动机构、位移传感器;所述止动机构呈截面“T”型,可沿所述限位槽内侧壁滑动,所述止动机构的尖端垂直穿过所述限位槽的底部中心延伸至所述齿轮环的齿槽,所述止动机构的端面与所述弹簧的一端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扭力推杆相连,所述扭力推杆的杆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限位槽中部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扭力推杆上与弹簧相连的一侧,用于检测弹簧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25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