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阻尼气弹簧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6081.4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1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许淳富;高博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48;E05F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件 变阻尼气弹簧 弹簧套筒 后车门 气室 弹簧撑杆 密封活塞 车身 磁性相反 空间分隔 阻尼效果 关闭力 开启力 伸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阻尼气弹簧和车辆,其中变阻尼气弹簧包括:弹簧套筒、弹簧撑杆、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弹簧撑杆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弹簧套筒内,所述弹簧撑杆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弹簧套筒内的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将所述弹簧套筒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的至少一个内;所述第二磁性件安装于所述密封活塞且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反。该变阻尼气弹簧不仅可同时增大后车门的开启力和关闭力,而且还可在后车门与车身接触之前产生阻尼效果使后车门与车身缓慢接触,避免后车门与车身发生碰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阻尼气弹簧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车辆的气弹簧是辅助尾门开启关闭的关键部件。气弹簧的动力源来自于内部的压缩气体,在开门/关门行程的末段,由于惯性等原因会导致尾门开启/关闭速度不断积累,从而造成末端冲击。此外,在开门/关门行程起始段,由于无速度积累,因此缺少起动助力,一般需要人为手动加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变阻尼气弹簧,该变阻尼气弹簧可增加开启助力以及提供关闭末段缓冲力或者增加关闭助力以及提供开启末段缓冲力。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变阻尼气弹簧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阻尼气弹簧,包括:弹簧套筒;弹簧撑杆,所述弹簧撑杆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弹簧套筒内,所述弹簧撑杆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弹簧套筒内的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将所述弹簧套筒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的至少一个内;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安装于所述密封活塞且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阻尼气弹簧,该变阻尼气弹簧可增加开启助力以及提供关闭末段缓冲力或者增加关闭助力以及提供开启末段缓冲力。
另外,根据发明实施例的变阻尼气弹簧,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簧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套筒端套,所述套筒本体具有套筒本体开口端和套筒本体封闭端,所述套筒端套具有套筒端套开口端和套筒端套封闭端,所述套筒本体开口端与所述套筒端套开口端相密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本体开口端磁性件和本体封闭端磁性件,所述本体开口端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内并靠近所述套筒本体开口端,所述本体封闭端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内并靠近所述套筒本体封闭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端套封闭端具有第一通孔,所述本体开口端磁性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心设置且所述弹簧撑杆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本体和所述套筒端套的套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弹簧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簧套筒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部,所述弹簧撑杆处于所述弹簧套筒外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车身安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磁性件嵌入所述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为柔性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均为永磁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配置有电流可调的供电装置。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变阻尼气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阻尼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阻尼气弹簧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6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