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并行化敲除策略筛选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6174.7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1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嘉惠;黎妃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业(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B20/00 | 分类号: | G16B20/00;G16B25/10 |
代理公司: | 44326 广州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科学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敲除 原始数据信息 筛选 过滤 人工智能算法 人工智能系统 策略数据 策略选取 出错概率 工作效率 基因打靶 瓶颈问题 人力物力 生物信息 知识背景 并行化 人工的 信息集 赋予 出错 剔除 耗时 壁垒 智能 | ||
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并行化敲除策略筛选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获取敲除策略原始数据信息;对敲除策略原始数据信息进行过滤筛选;针对过滤筛选后且未被剔除的敲除策略进行分值赋予;整理已赋予分值的敲除策略分值情况;汇总生成敲除策略数据信息集。相对传统敲除策略可以大大提高产出和工作效率,原本半天才能完成的报告,现在只需要几分钟,解放了人力物力;实现了规范的敲除策略报告,降低出错概率、打破知识背景壁垒,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来代替人工的敲除策略选取,把专业性强、繁琐、耗时且容易出错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系统,从而解决领域内一个瓶颈问题,实现了随时、实时和免费地拿到各种基因打靶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并行化敲除策略筛选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007年,美国科学家MarioCapecchi、OliverSmith与英国科学家MartinEvans,凭借基因打靶技术共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奖励他们对小鼠ES胚胎细胞进行基因靶向操作也就是“基因打靶”的工作,评委会认为他们的研究成果“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为人类攻克某些疾病提供了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
ES基因打靶技术是指利用细胞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定向改造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借助这一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人们得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对生物遗传信息进行精细改造。比如科学家可以瞄准某一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操作,使其失去活性,进而研究该特定基因的功能。经过30年的发展,这些经典的技术已经成为小鼠基因改造无可替代的金标准。
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基于ES的基因打靶技术已经远不能满足科学家们对工作效率的追求,我们需要更加高效便捷的基因编辑器。人工核酸内切酶技术的兴起为基因编辑提供新的可行性。科技界和生物产业界已经形成共识:CRISPR基因编辑将给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带来革命性变革,是下一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当前并没有一款可以在线进行基因敲除策略分析,获得敲除策略报告的软件,传统操作中,获取一个基因的最优敲除策略需要一个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策略专家进行纯手工的分析操作,将所有可能性结果进行排列组合,然后进行一系列策略分析,最终筛选出合适的基因敲除策略,并撰写详细的策略报告。完成所有分析,并获得一份敲除策略报告往往需要半天时间。如此操作既耗时又耗力。
而且,由于人工敲除策略筛选方案用时很长,因此需要投入很多人力才能满足一天内获得许多基因的敲除策略方案的需求。而不同专家间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在进行方案筛选的时候,倘若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基因打靶成效相近,不同专家间筛选所得的最优敲除策略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会造成同一个基因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专家筛选所得最优策略不一致的情况。此外,敲除策略的报告撰写规范和格式等也会参差不齐。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对敲除策略的筛选耗时耗力耗人才,而且筛选方式单一、出错率高和效率效益低下,敲除策略的报告也不规范,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对敲除策略的筛选耗时耗力耗人才,而且筛选方式单一、出错率高和效率效益低下,敲除策略的报告也不规范的问题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并行化敲除策略筛选的方法及系统,使对敲除策略的筛选省时省力,筛选方式智能并行化、出错率低和效率效益高,而且生成统一格式的规划的敲除策略报告。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并行化敲除策略筛选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敲除策略原始数据信息;
步骤S20,对敲除策略原始数据信息进行过滤筛选;
步骤S30,针对过滤筛选后且未被剔除的敲除策略进行分值赋予;
步骤S40,整理已赋予分值的敲除策略分值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业(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赛业(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61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