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安全行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6189.3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1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黄岩黎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6 | 分类号: | B60W40/06;B60W40/08;B60W40/10;B60W50/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安全 行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安全行驶系统,利用中央处理单元、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第二图像处理单元、测距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报警单元、车辆动力控制单元、车辆制动控制单元、存储单元以及远程监控中心,对汽车前方的环境信息、驾驶员疲劳信息进行采集,以保障汽车行驶安全;其中,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图像增强模块、第一图像平滑模块以及第一图像去噪模块,第二图像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图像增强模块、第二图像平滑模块以及第二图像去噪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安全行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据交管局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6亿人。然而,交通事故也随之呈井喷式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有125万,相当于全球每天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数据显示,每年还有几千万人因此而受伤或致残,交通事故也成为了15-29岁年轻人的首要死亡原因。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0%的重大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疲劳驾驶引发的,约有21%的交通事故是由车辆非正常偏离车道引发的,因此驾驶员疲劳状态与车辆行驶中的过程检测成为车辆主动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大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车辆与道路标识线,而我国在智能车辆和安全辅助驾驶领域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研究成果还处于理论阶段,商业化程度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多数研究和产品仅针对光照和道路良好的情况,无法适用于驾驶室内室外监控情况的复杂性与个体化差异。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安全行驶系统,利用中央处理单元、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第二图像处理单元、测距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报警单元、车辆动力控制单元、车辆制动控制单元、存储单元以及远程监控中心,对汽车前方的环境信息、驾驶员疲劳信息进行采集,以保障汽车行驶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安全行驶系统,其包括中央处理单元、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第二图像处理单元、测距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报警单元、车辆动力控制单元、车辆制动控制单元、存储单元以及远程监控中心;
其中,报警单元的输入端、车辆动力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车辆制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存储单元的输入端以及远程监控中心的输入端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的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图像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图像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测距传感器将测得的距离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V0,并将电压信号V0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的电压信号为V1,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R9,电容C1-C2以及集成运放A1-A2;
电阻R1的一端与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还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A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还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还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还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A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9与电容C2并联后的一端与集成运放A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9与电容C2并联后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A2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集成运放A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黄岩黎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黄岩黎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61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