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耐高温的纤维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8166.6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5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程华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3/00 | 分类号: | C03C13/00;C03B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送入 二氧化硅 纤维材料 耐高温 氧化镁 氧化铝 纤维 加热炉 化学稳定性 热膨胀系数 三氧化二铁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剩余颗粒 硫酸盐 耐酸性 甩丝辊 甩丝机 氧化钙 氧化钠 氧化硼 氧化钛 氧化锂 预热炉 重量份 预热 成纤 粒径 加热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高温的纤维材料,原料按重量份组成:二氧化硅550‑600份、氧化钙270‑300份、氧化铝150‑200份、氧化镁100‑120份、氧化锂80‑120份、氧化钛10‑14份、萤火粉30‑50份、氧化钠5‑10份、硫酸盐8‑12份、三氧化二铁6‑10份、氧化硼8‑12份。第一步,将原料分别粉碎成立粒径为50nm~0.15mm的颗粒;第二步,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萤火粉提前进行混合进行加热至900‑1100℃;第三步,将粉碎后的剩余颗粒送入预热炉,将预热后的产物送入加热炉熔融,熔融温度为1650~1950℃,时间5‑7小时;第四步,将熔融后的产物送入甩丝机成纤,甩丝辊的转速8000~12000转/份,纤维长度为420pm~650pm。本发明生产的纤维,机械强度高,力学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耐酸性得到提高;降低热膨胀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具体是一种高强度耐高温的纤维材料。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等诸多优点,因此成为增强复合材料中应用量最大的一类基体材料。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工业上对玻璃纤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传统力学优秀性能,还需要对于较差领域提出要求,提升强度的同时,不能出现韧性的强度下降,现有技术还是难以使玻璃纤维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因此,我们通过改进玻璃纤维本身基础性能,研制出一种能保证较高基础性能同时又满足低成本的玻璃纤维新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耐高温的纤维材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耐高温的纤维材料,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二氧化硅550-600份、氧化钙270-300份、氧化铝150-200份、氧化镁100-120份、氧化锂80-120份、氧化钛10-14份、萤火粉30-50份、氧化钠5-10份、硫酸盐8-12份、三氧化二铁6-10份、氧化硼8-12份。
所述高强度耐高温的纤维材料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将上述各原料分别粉碎成立粒径为50nm~0 .15mm的颗粒;
第二步,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萤火粉提前进行混合进行加热至900-1100℃,时间5-6小时;
第三步,将粉碎后的剩余颗粒送入预热炉,预热,预热温度为1100~1350℃,时间7-9小时,将预热后的产物送入加热炉熔融,将第二步加热后的材料一同加入,搅拌均匀,熔融温度为1650~1950℃,时间5-7小时;
第四步,将熔融后的产物送入甩丝机成纤,甩丝辊的转速8000~12000转/份,纤维长度为420pm~650p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生产的纤维,生产的玻璃纤维外观平整,颜色均匀一致,能很好的适用于各种后加工制造工艺;机械强度高,力学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耐酸性得到提高;降低热膨胀系数。耐高温性能优异,可以长期适用于1200℃以下,具有良好的烧蚀性能、更好的耐高温性、耐化学腐蚀性和弹性模量,广泛应用于制造精密仪表热防护件、烧蚀材料、绝热保温材料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81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