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带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9300.4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7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邓申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禾基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20 | 分类号: | B22F3/20;B22F3/24;B22F1/00;C09D1/00;C09D7/63;C09D7/61;C22C9/00;C23G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严文典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带 后续处理 制造工艺 中间合金 烘干机 烘干 铜磷 表面喷涂 防腐涂料 氧化腐蚀 配比为 融合剂 铜余量 光滑 喷洒 | ||
一种铜带制造工艺,包括以下的步骤配料:将铜、磷、铁进行混合烘干,在烘干的过程中采用烘干机,在烘干机内喷洒加速融合剂,其中铜、磷、铁的含量:铜≥99.9%,磷≤0.003%,铁≤0.005%,然后加入的铜磷中间合金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配比为:磷:8.0‑9.0%;铁:0.15%;铜余量;铜磷中间合金为粉末状,使得铜带在后续处理的时候外表面更加的光滑,在铜带后续处理的时候表面喷涂防腐涂料,可以避免铜带外表面氧化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铜带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在铜带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的程序,这些程序能够让制造铜带的效率更加的高,让铜带的制造效果更加的好,但是很多铜带在制造的时候工序复杂,尤其是铜带制造的时候铜带的外表面很容易氧化,使得铜带表面出现氧化点,影响了铜带在后续效果中的外观的品质,也使得铜带的强度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高效,外表面不易氧化一种铜带制造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带制造工艺,包括以下的步骤
配料:将铜、磷、铁进行混合烘干,在烘干的过程中采用烘干机,在烘干机内喷洒加速融合剂,其中铜、磷、铁的含量:铜≥99.9%,磷≤0.003%,铁≤0.005%,然后加入的铜磷中间合金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配比为:磷:8.0-9.0%;铁:0.15%;铜余量;铜磷中间合金为粉末状;
所述的加速融合剂为:柠檬酸钠5-8%,乙醇2-10%,碘酸钠5-10%,高锰酸钾1-5%,乙酸乙酯1-8%,其余为水;
在向烘干机内喷洒加速融合剂,将铜、磷、铁的粉末相互混合,一边混合一边进行喷洒加速融合剂;
喷洒过加速融合剂之后的铜、磷、铁的粉末形成铜带粗料,在铜带粗料输送到压制机器中进行压制,压制的机器包括挤压头和挤压通道,在挤压机器内导入铜带粗料,在铜带粗料加工的时候由漏斗状下料道输送到挤压通道内,在挤压通道的上端设挤压头,挤压头向挤压通道内向下冲压,冲压的过程中将铜带粗料进行挤压成型;
在挤压成型之后的铜带进行表面的抛光,在表面抛光的之前进行第一次铜带的酸洗,在酸洗的时候向酸洗池中添加酸洗剂。
酸洗剂包括:稀硫酸5-15%,表面活性剂10-15%,甲基氰1-5%,乙腈2-8%,其余为水,将酸洗剂在酸洗之前进行搅拌混合,混合采用混合棒混合,在混合棒上设混合齿,混合齿与混合棒之间相互的活动连接,在混合齿上设滚珠,滚珠与混合齿之间设连杆,在连杆的外侧套装有滚珠。
在搅拌混合之后的酸洗剂进行静置,静置时间为1-5h,然后向酸洗池中输送铜带,铜带的输送过程中采用输送架进行输送,输送架上设置有悬挂把手,在悬挂把手的下端设置有网框,在网框的前后开设有穿孔,在网框内设滚轮,在滚轮上放置有铜带;
酸洗之后进行铜带的抛光,抛光采用抛光台,在抛光台上设置有抛光机,在抛光机的上端设置有抛光石,在抛光台上设置有喷水器,喷水器上设置有喷头,喷水器旁设置有储水桶,在喷头上设置有压力器,压力器与喷头之间相互导通,压力器为气体压缩压力器。
经过抛光之后的铜带进行表面喷涂处理,表面喷涂处理的时候向铜带进行喷涂防腐涂料,防腐涂料包括:润滑油1-5%、硼酸1-8%、芳胺类抗氧剂5-10%、偏苯三酸酯1-5%、甘油脂肪酸酯2-8%、氢氧化锂1-5%,其余为稀释液。
稀释液包括:去离子水1-5%,丙二醇10-15%,正磷酸盐1-5%,硫酸锌5-12%,其余为水。
经过喷涂防腐涂料之后的铜带进行收纳,收纳到收纳架上,在收纳架上设三角透气架,三角透气架下设气道,在气道两侧设鼓风机,鼓风机向气道内输送空气避免铜带受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禾基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扬州禾基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93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