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9826.2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4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妍入;何一欣;王建龙;张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12 | 分类号: | C07K16/12;C12N15/13;C12P21/02;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孙雅静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肠炎 沙门氏菌 纳米 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及其应用。该抗体具有与肠炎沙门氏菌结合的功能。本发明公布了这种纳米抗体及编码该纳米抗体的基因序列,该纳米抗体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以及生产该纳米抗体的方法。本发明的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具有体积小、表达效率高、溶解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本发明还包括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噬菌体展示技术以及蛋白质组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目前发现的有约一千多种,可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疾病,一旦污染了人类的食物便会造成人类食物中毒。沙门氏菌主要包括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鼠伤寒杆菌、副伤寒丙杆菌、猪霍乱杆菌、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具有很强的侵害性,主要污染肉、蛋、禽和水产品,能够引起人类肠炎和食物中毒。据统计,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占近80%,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肠炎沙门氏菌的传统检测方法为培养法,将样品进行增菌后,再进行分离培养,对检出的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培养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检测沙门氏菌的金标准,普遍用于食品中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也是沙门氏菌检验的仲裁方法。然而,该方法具有检测时间长的缺点,往往需要4~7天才能得到检测结果,无法满足快速筛查的要求,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分析方法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分析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免疫分析方法的核心是抗体,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抗肠炎沙门氏菌的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然而,多克隆抗体具有均一性差的缺点,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复杂,周期长,成本较高,迫切需要一种特异性好、生产成本低、性能稳定的抗体。骆驼科动物体内天然存在一类缺失轻链的抗体,称为重链抗体,将重链抗体克隆表达可获得单域重链抗体,因其体积小(仅17KD左右),又被称为纳米抗体。纳米抗体是一种基因工程抗体,具有生产成本低、表达效率高、便于基因改造、稳定性好等优势,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还未见报道。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及其应用。
一种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所述的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框架区包括FR1、FR2和FR3,互补可变区包括CDR1、CDR2和CDR3;
所述的FR1选自以下一种的序列:SEQ ID NO:3所示序列;与SEQ ID NO:3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所述的FR2选自以下一种的序列:SEQ ID NO:4所示序列;与SEQ ID NO:4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所述的FR3选自以下一种的序列:SEQ ID NO:5所示序列;与SEQ ID NO:5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
所述的CDR1选自以下一种的序列:SEQ ID NO:6所示序列;与SEQ ID NO:6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所述的CDR2选自以下一种的序列:SEQ ID NO:7所示序列;与SEQID NO:7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所述的CDR3选自以下一种的序列:SEQ ID NO:8所示序列;与SEQ ID NO:8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
可选的,所述的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选自以下一种的序列:SEQ ID NO:1所示序列;与SEQ ID NO:1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
可选的,所述的纳米抗体的DNA序列选自以下一种的序列:SEQ ID NO:2所示序列;与SEQ ID NO:2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
本发明所述的抗肠炎沙门氏菌的纳米抗体用于食品中肠炎沙门氏菌检测的应用。
可选的,所述的食品包括饮用水、牛奶、饮料和果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9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