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柜及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9922.7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峰;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共享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5/00 | 分类号: | G07F15/00;G07C9/00;H01R13/66;H01R13/70 |
代理公司: | 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 44473 | 代理人: | 莫锡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充电 插座 充电 物联网技术 充电指令 充电柜 储存箱 电磁锁 物联网 匹配 一对一匹配 充电电池 定位设备 内部设置 外表面具 网络平台 移动终端 远程控制 智能安全 电动车 二维码 开锁 箱门 防盗 保管 安全 查询 清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柜,包括一智能充电插座,用于接收来自网络平台发出的充电指令并执行充电;还包括与智能充电插座进行一对一匹配的电磁锁,用于在其匹配的智能充电插座接收到充电指令后对所在储存箱的箱门执行开锁;充电柜外表面具有一个用于扫码识别的二维码涂层。本发明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在每个充电柜的储存箱内部设置智能充电插座并且与相匹配的电磁锁结合,使二者的优势相结合,形成一种实时、安全、防盗、远程控制的技术方案;既能解决智能安全充电,又能实现电动车充电电池的保管功能;通过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能够清晰定位设备位置,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按需查询,实现安全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既能解决智能安全充电、又能实现电池保管功能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柜。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向前发展,其带来的各种应用将产生海量连接,远远超过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通过在不同垂直行业的应用,纷纷展示了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用于实现这些方案的基础,是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是一种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由于NB-IOT自身具备的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大容量等优势,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垂直行业,如远程抄表、资产跟踪、智能停车、智慧农业、智能电器等。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技术,尤其涉及电动车充电电池的充电技术。
由于电动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如今的电动车充电电池的技术正随着电动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相应的更新,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电动车在其常规的充电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电池的安全问题,例如,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池应避免因过热而引起火灾,因而,技术人员也陆续研发了一些能够在充满电后自动切断电源的电池充电装置。
即便对电动车充电电池做出不断改进,其充电方式完全是基于插座,无法为电动车骑行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这种完全基于插座式的充电方式经过实际运用之后发现,仍然存在着两个重大风险,其一是可以视之为离线版、傻瓜式,缺乏智能安全判断机制;另一风险则是充电电池均放在公共区域,存在着被误拿以及被盗的风险,总结而言,电动车使用者在进行充电池,即无法确定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也更加无法始终确保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有效的防盗。
本发明正是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针对智能充电技术领域的产品结构以及充电方法进一步研发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旨在通过向公共场合有充电需求的人群提供智能、便捷、安全的一体化智能充电服务。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柜,使其既能解决智能安全充电问题,又能实现电池保管的功能,同时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柜,其柜体内部隔出若干独立的储存箱,每一个储存箱包括:
一智能充电插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储存箱内部,用于接收来自网络平台发出的充电指令并执行充电;
一电磁锁,固定设置于所述储存箱的箱门内,并且与处于同一个储存箱内的所述智能充电插座进行一对一匹配,所述电磁锁用于在所匹配的智能充电插座接收到充电指令后对所在储存箱的箱门执行开锁;
所述充电柜外表面具有一个用于扫码识别的二维码涂层;
所述智能充电插座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NB-IOT模块、主控MCU模块、计量模块以及供电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共享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共享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99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