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化遗产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0681.8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1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梅菁菁;汪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化遗址 规划设计 修复 文化遗产 现代化建筑 城市景观 城市历史 城市文化 历史信息 视觉冲击 周边环境 周边建筑 纪念性 可逆 构建 文物保护 历史事件 艺术性 承载 线索 保存 加深 规划 协调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文化遗产的规划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对文化遗址的本体进行修复;修复遵循文物保护中“原址修复”、“修旧如旧”及“可逆”的原则;二、对文化遗址的周边环境及周边建筑进行整治与规划,使之与文化遗址相协调;三、在已经建起现代化建筑的历史地段,树立或安放历史事件发生地标识;四、在承载极为重要的历史的地点,增建规模大的、具有现代艺术性、视觉冲击性与城市景观相结合的纪念性设施。本发明可以有效保存真实历史信息、呈现真实的历史线索,完整延续南京的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彰显城市文化精神,加深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并构建南京抗战名城形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化遗产的规划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现代都市中仍然存在的历史遗址遗迹,应该将它们看作为城市发展中无可替 代的资源宝库,而不是像从前那样被视作为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历史遗址遗迹是城市文脉的标志,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要素,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无论 是哪个时期的文化遗产,都是当代都市文化精髓的载体。现代都市文化也无可避免的是 历代文化的沉淀所产生的。东西方发达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步较早,同时也较早地 为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了严密的法律法规,并将文化遗产概念广泛地融入了人民的生活之 中。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思想、理念与技术不 断进步所取得的成果。
反观国内正处于经济大飞跃的时代,大型、超大型都市不断涌现。在不断建设新型建筑的同时,各个城市自身独有的个性却在慢慢丢失,大型都市之间的趋同越来越严重。城市千篇一律,城市生活势必越来越缺乏乐趣,城市文化也面临着丧失与断裂。
当代的技术与力量完全有实力将城市中所遗留的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并充分利用,借 鉴发达国家已趋成熟的理念与成果显著的经验,将成为探索南京抗战文化遗产保护道路 上的助力。
目前还未有南京抗战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提出,它如同一块大型拼图,如今南京对 抗日战争这段时期所遗留下来的文物建筑、遗址遗迹的既有保护与开发,相当于抗战文化遗产这块大拼图上的几块重点拼图块已经找对了位置,并完成度较高的将它们进行了安放,但还有大量的拼图块仍处于散乱的原始状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文化遗产的规划设计 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文化遗产的规划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对文化遗址的本体进行修复;修复遵循文物保护中“原址修复”、“修旧如旧”及“可逆”的原则;
二、对文化遗址的周边环境及周边建筑进行整治与规划,使之与文化遗址相协调;
三、在已经建起现代化建筑的历史地段,树立或安放历史事件发生地标识;
四、在承载极为重要的历史的地点,增建规模大的、具有现代艺术性、视觉冲击性与城市景观相结合的纪念性设施。
所述三中,所述已经建起现代化建筑的历史地段具体为:在南京城内外有拥有明确 记载的,抗战时期保卫战战斗地点以及日军破城后的施暴地点的历史事件发生地。
所述三中,所述历史事件发生地标识采用形制统一、带有简单史实介绍的标识。
所述历史事件发生地标识采用镶嵌在遗迹地面上的金属条或者散布在城中的历史 遗迹标识铜钉。
所述历史事件发生地标识根据中国人民进行抗争的历史事件发生地与日伪暴行的 历史事件发生地的标识进行区分。
所述区分采用同样尺寸与外形的标识牌,但使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材质或雕以不 同的浮雕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06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