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塑韧性螺纹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0697.9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6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2C38/04;C22C38/12;C22C38/06;C22C38/02;C22C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杨昕昕;董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钢 质量份 电炉冶炼 高塑韧性 炉外精炼 制备 锰铁合金 硅铁 磷铁 铝锭 生铁 钢铁冶炼 复配 共熔 连铸 热轧 合金 冷却 切割 | ||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领域,提供一种高塑韧性螺纹钢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提高螺纹钢的塑韧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塑韧性螺纹钢及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电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热轧、冷却、切割和平头工序,所述的电炉冶炼工序中,将生铁、铝锭和钒锭共熔搅拌,电炉冶炼到炉外精炼的过程中加入硅铁和锰铁合金,在炉外精炼工序中加入磷铁,所述的生铁900~1000质量份,所述的铝锭0.2~60质量份,所述的钒锭0.5~3.5质量份,所述的硅铁5~9质量份,所述的锰铁合金30~50质量份,所述的磷铁10~25质量份。将C、Mn、Ni、P、Cu同Fe复配制成的合金,可以有效的提高螺纹钢的强度,同时并不会影响螺纹钢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塑韧性螺纹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断裂韧性的组合的时效硬化马氏体钢是已知的。在已知的钢中包括在美国专利号4076525和美国专利号5087415中描述的那些。前者被称为AF1410合金,后者以注册商标AERMET出售。这些合金提供的非常高的强度和韧性的组合是它们的组成的结果,其中包含显著量的镍、钴、钼,这些元素通常是最昂贵的合金元素。因此,相比其他不包含这些元素的合金,这些钢以高得多的溢价出售。
在螺纹钢受到外部冲击时,材料的韧性大小和抗冲击能力非常关键,如果韧性较差,抗冲击能力较小,则会对材料的质构产生破坏性影响。此时,如果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冲击韧性,则可以避免上述危害的产生。
CN103502498A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钢。所述合金具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组分:元素C0.30-0.47、Mn0.8-1.3、Si1.5-2.5、Cr1.5-2.5、Ni3.0-5.0、Mo+1/2W0.7-0.9、Cu0.70-0.90、Co最多0.01、V+(5/9)×Nb0.10-0.25、Ti最多0.005、Al最多0.015,Fe余量。余量中包括为相似用途和性能制造的商品级钢中常见的杂质,包括不超过约0.01%的磷,不超过约0.001%的硫。还公开了一种调质制品,其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断裂韧性。该发明可以有效的提高钢材的韧性,但是配方较为复杂,同时钢材的韧性同强度的平衡点不易把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高螺纹钢的塑韧性,提供一种高塑韧性螺纹钢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塑韧性螺纹钢制备方法,依次包括电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热轧、冷却、切割和平头工序,所述的电炉冶炼工序中,将生铁、铝锭和钒锭共熔搅拌,电炉冶炼到炉外精炼的过程中加入硅铁和锰铁合金,在炉外精炼工序中加入磷铁,所述的生铁900~1000质量份,所述的铝锭0.2~60质量份,所述的钒锭0.5~3.5质量份,所述的硅铁5~9质量份,所述的锰铁合金30~50质量份,所述的磷铁10~25质量份。
C是钢材中最基本的强化元素,C含量每增加0.01%,钢的抗拉强度增加约10MPa;Mn主要用于增加钢材强度,同时降低矿石中S损害;Al、V都可以有效的提高钢材的塑性或韧性,通过碳粉、磷铁、硅铁、锰铁合金、镍锭、铜锭同生铁冶炼来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效果。
将C、Mn、Al、P、V同Fe复配制成的合金,可以有效的提高螺纹钢的强度,同时并不会影响螺纹钢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的生铁950~1000质量份,所述的铝锭55~60质量份,所述的钒锭2.5~3.5质量份,所述的硅铁6~9质量份,所述的锰铁合金35~50质量份,所述的磷铁15~25质量份。
优选地,所述的生铁950质量份,所述的铝锭55质量份,所述的钒锭2.5质量份,所述的硅铁6质量份,所述的锰铁合金35质量份,所述的磷铁15质量份。
优选地,所述铝锭为改性铝锭。改性铝可以显著的提高钢材的韧性。
优选地,所述的改性铝锭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06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