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3243.7 | 申请日: | 201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4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各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枫雅轩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77;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叶 软管 安装槽 空调装置 驱动控制 驱动装置 温度感应 节能式 风机 风机控制装置 气压发生装置 自动控制装置 自动化控制 浮力装置 互相垂直 空调设备 面板顶部 面板固定 停止转动 外壳正面 机械化 节能 贯穿 | ||
1.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结构包括自动控制装置(1)、扇叶(2)、温度感应面板(3)、扇叶安装槽(4)、外壳(5),所述的扇叶安装槽(4)设于外壳(5)正面面板顶部并贯穿该面板,所述的扇叶安装槽(4)内设有扇叶(2),所述的温度感应面板(3)固定安装在与扇叶(2)所在的面板互相垂直的面板上,所述的温度感应面板(3)与自动控制装置(1)通过电信号相连接,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1)安装在外壳(5)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1)由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风机控制装置(102)、浮力装置(103)、第二软管控制机构(104)、驱动装置(105)、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气压发生装置(107)组成;
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第二软管控制机构(104)均与气压发生装置(107)相通,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与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与驱动装置(105)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105)与气压发生装置(107)机械配合,所述的气压发生装置(107)与浮力装置(103)相通,所述的浮力装置(103)与风机控制装置(10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软管控制机构(101)由第一环形槽(1011)、第一环形压块(1012)、第一连接杆(1013)、第一活动杆(1014)、驱动杆(1015)组成,所述的第一环形槽(1011)与第一环形压块(1012)相配合,所述的第一环形槽(1011)与第一环形压块(1012)之间与气压发生装置(107)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压块(1012)远离第一环形槽(101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活动杆(1014)上,所述的第一活动杆(1014)中央被一固定轴贯穿并固定,所述的第一活动杆(1014)远离第一环形压块(10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01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013)与第二软管控制机构(10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压块(1012)与驱动杆(1015)机械连接,所述的驱动杆(101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软管控制机构驱动装置(10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控制装置(102)由浮板(1021)、卡杆(1022)、固定板(1023)、风机底座(1024)、风机(1025)组成,所述的浮板(1021)与浮力装置(103)相连接,所述的卡杆(1022)与浮板(1021)垂直焊接,所述的卡杆(1022)远离浮板(1021)的一端与风机(1025)活动连接,所述的风机(1025)固定安装在风机底座(1024)上,所述的风机底座(1024)设于固定板(10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力装置(103)由U型输水管(1031)、一号腔(1032)、固定槽(1033)、二号腔(1034)组成,所述的U型输水管(1031)的两端分别与一号腔(1032)、二号腔(1034)相通,所述的U型输水管(1031)与气压发生装置(107)相连接,所述的一号腔(1032)、二号腔(1034)呈对称结构安装在固定槽(1033)上,所述的固定槽(1033)固定设于外壳(5)内腔底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式自动控制居家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软管控制机构(104)由第一固定轴(1041)、第二活动杆(1042)、第二环形压块驱动杆(1043)、第二环形压块(1044)、第二环形槽(1045)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轴(1041)贯穿并固定在第二活动杆(1042)中央,所述的第二活动杆(1042)与第一连接杆(1013)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活动杆(1042)远离第一连接杆(1013)的一端与第二环形压块驱动杆(104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环形压块驱动杆(1043)与第二环形压块(1044)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二环形压块(1044)与第二环形槽(1045)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枫雅轩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枫雅轩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32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