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载重汽车驾驶室卧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4662.2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0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孟先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诚车辆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0 | 分类号: | B60N3/00;A61H7/00;A61H2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黄景燕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淮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摩 弹性橡胶垫 按摩杆 按摩头 座位 载重汽车驾驶室 电动伸缩杆 通孔 卧铺 挤压 驾驶员感觉 按摩头顶 固定座位 腰部疲劳 滑动 靠背 休息 垂直的 空腔室 内腔中 支撑板 躺卧 腰部 穿插 保证 驾驶 缓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载重汽车驾驶室卧铺装置,包括座位和靠背,座位包括两个固定座位和一个按摩座位,空腔室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垂直的电动伸缩杆,按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弧按摩头,按摩杆滑动穿插在按摩通孔内。本发明结构设计新颖,能够为驾驶员在躺卧时进行按摩,缓解腰部疲劳或者驾驶员在不按摩时,驾驶员感觉不到按摩块的挤压,进而保证驾驶员的休息质量;利用弹性橡胶垫,方便圆弧按摩头顶起弹性橡胶垫时,弹性橡胶垫会接触驾驶人员的腰部,进而方便按摩使用;当电动伸缩杆不工作时,按摩杆上的圆弧按摩头在按摩通孔内,驾驶员躺在按摩座位上感觉不到支撑板上有圆弧按摩头的挤压,进而保证驾驶员的休息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驾驶室卧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载重汽车驾驶室卧铺装置。
背景技术
载重汽车又称货车,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有时也指可以牵引其他车辆的汽车,属于商用车辆类别。一般可依造车的重量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车辆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四个部分组成。绝大部分货车都以柴油引擎作为动力来源,但也有部分轻型货车使用汽油、石油气或者天然气。
载重汽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普遍,因此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后容易造成腰不舒服,或者长时间驾驶后需要休息,但是现有的驾驶室卧铺则是可以躺着的座位,不能缓解驾驶员的腰部,长久驾驶车辆的人员就会造成腰部疾病等,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有的按摩型驾驶卧铺在不按摩时,坐下人们会感受到按摩珠或者按摩块的挤压,造成人们躺卧不舒服,不能保证驾驶人员休息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不按摩的状态驾驶员还能感觉按摩珠或者按摩块的挤压,驾驶员躺卧不舒服,不能保证休息的质量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载重汽车驾驶室卧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载重汽车驾驶室卧铺装置,包括座位和靠背,所述座位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的靠背,所述座位包括两个固定座位和一个按摩座位,且两个固定座位固定连接在按摩座位的两端,所述按摩座位的中间开设有空腔室,所述空腔室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按摩通孔,所述空腔室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垂直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长杆上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按摩板,所述按摩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垂直的按摩杆,所述按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弧按摩头,所述按摩杆滑动穿插在按摩通孔内,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套接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性橡胶垫,且弹性橡胶垫正对按摩通孔。
优选的,所述按摩杆和按摩通孔的数目均相同,所述按摩杆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和按摩通孔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均相同,且两者水平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
优选的,所述按摩杆线性排列在按摩板上,所述按摩板上按摩杆的排数不少于两排,且每排按摩杆的数目不少于两个,所述按摩杆和按摩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按摩板的数目不少于两个,且每个按摩板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电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圆弧按摩头的外表面上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按摩块。
优选的,所述圆弧按摩头和按摩杆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载重汽车驾驶室卧铺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构设计新颖,操作简单,能够为驾驶员在躺卧时进行按摩,缓解腰部疲劳或者驾驶员在不按摩时,驾驶员感觉不到按摩块的挤压,进而保证驾驶员的休息质量;利用电动伸缩杆,实现按摩板上的按摩杆上下移动,进而方便圆弧按摩头敲击驾驶人员的腰部,进而方便缓解驾驶人员的腰部疲劳;利用弹性橡胶垫,方便圆弧按摩头顶起弹性橡胶垫时,弹性橡胶垫会接触驾驶人员的腰部,进而方便按摩使用;当电动伸缩杆不工作时,按摩杆上的圆弧按摩头在按摩通孔内,驾驶员躺在按摩座位上感觉不到支撑板上有圆弧按摩头的挤压,进而保证驾驶员的休息质量,同时保证人们在不按摩时,感觉不到按摩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诚车辆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诚车辆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4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