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5603.7 | 申请日: | 2016-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4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聪;童毅君;陈智;毛伟;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装置 | ||
一种混合装置,用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管以及与所述混合管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混合管包括中空的内腔体、围绕在所述内腔体的外围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翅片以及对应于所述若干翅片的若干开槽。所述混合管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管中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固定在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且所述导流管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管的外表面上具有若干贯穿的通孔。如此设置,降低了直接与连接管的管壁进行接触的尿素的量,降低了尿素结晶的风险。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6月3日、申请号为201610388059.1、发明名称为“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属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例如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主要是用来处理或进化排气中有毒及有害物质的装置。排气中的毒害物质主要包含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等。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采用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柴油颗粒捕集器(DPF)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相组合的方案来提高尾气处理的效能。在一种方案中,所述氧化型催化转换器与颗粒捕集器被串联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并另外设置与该第一壳体连通的第一腔体;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被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并另外设置与该第二壳体连通的第二腔体;然后借助混合管将所述第一、第二腔体串联起来。排气与尿素液滴在混合管中被混合,混合物随后进入第二腔体,再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以降低有害物质。然而,尿素喷嘴喷射出来的尿素液滴容易直接接触混合管的管壁,从而产生结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尿素结晶风险的混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装置,用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中,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管以及与所述混合管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混合管包括中空的内腔体、围绕在所述内腔体的外围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翅片以及对应于所述若干翅片的若干开槽,所述混合管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管中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固定在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且所述导流管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管的外表面上具有若干贯穿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包括靠近所述混合管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是开放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呈圆筒状,所述第一端设有若干向外扩张的爪部,所述若干爪部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相邻的两个爪部之间形成供排气穿过的开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呈圆台状,所述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直径,且所述第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与所述连接管焊接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组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连接管外围的外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导流管,降低了直接与连接管的管壁进行接触的尿素的量,降低了尿素结晶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1中的混合管组件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中导流管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56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尿素机
- 下一篇:带有排气支管的发动机增配多功能余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