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高密度尾矿作骨料的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5731.1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1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霞;杨华全;董芸;周世华;石妍;张建峰;李响;杨梦卉;林育强;王磊;闫小虎;吕兴栋;高志扬;黄立;曹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尾矿 骨料 水工 耐磨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高密度尾矿作骨料的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混合而成:水146~150份,水泥255~306份,超细磷渣粉49~150份,粉煤灰微珠50~122份,纳米SiO2 15~25份,轻烧氧化镁19~30份,尾矿砂855~893份,尾矿石1337~1397份,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3.0~10.0份;其中尾矿砂和尾矿石由高密度尾矿经破碎加工制成;所述尾矿的表观密度为3200kg/m3,矿物相以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为主,其中斜长石所占质量百分比为30%~50%、辉石所占质量百分比为15%~45%、黑云母所占质量百分比为2%~5%,部分尾矿还含有少量方解石和磁铁矿;所述水泥为满足GB200-2003技术要求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具体的是嘉华水泥厂生产的42.5中热硅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为303m2/kg,28d抗压强度不低于42.5Mpa;所述超细磷渣粉为比表面积达800m2/kg且满足DL/T5387-2007技术要求的磷渣粉,28d活性指数为95%;所述纳米SiO2为比表面积为600000m2/kg且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超细火山灰质材料;所述粉煤灰微珠为粒径≤1μm的颗粒含量超过70%的球状玻璃体粉煤灰微珠;所述轻烧氧化镁为活性反应时间100s且满足DL/T 5296-2013的I型氧化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高密度尾矿作骨料的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为满足GB/T 8076-2008技术要求的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为25%。
3.一种用高密度尾矿作骨料的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采用不同孔径方孔筛对高密度尾矿进行筛分,分别获得尾矿砂和尾矿石共2个级配的尾矿粗、细骨料;
(2)分别称水146~150重量份,水泥255~306重量份,超细磷渣粉49~150重量份,粉煤灰微珠50~122重量份,纳米SiO2 15~25重量份,轻烧氧化镁19~30重量份,尾矿砂855~893重量份,尾矿石1337~1397重量份,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3.0~10.0重量份;
(3)将步骤(2)称取的材料按尾矿石、水泥、超细磷渣粉、粉煤灰微珠、纳米SiO2、轻烧氧化镁,尾矿砂、水的顺序依次加入搅拌机,其中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溶于水中加入,启动搅拌机搅拌180~210秒;
(4)将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卸在钢板上,刮出黏结在搅拌机上的拌和物,用人工翻拌2~3次,即可制得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
所述步骤(1)中,高密度尾矿的表观密度为3200kg/m3,矿物相以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为主,其中斜长石所占质量百分比为30%~50%、辉石所占质量百分比为15%~45%、黑云母所占质量百分比为2%~5%,部分尾矿还含有少量方解石和磁铁矿;所述步骤(1)中,尾矿砂的粒径≤5mm,尾矿石的粒径在5~20mm之间;
所述步骤(2)中的水泥为满足GB200-2003的42.5中热硅酸盐水泥水泥,其比表面积为303m2/kg,28d抗压强度不低于42.5MPa;所述超细磷渣粉为比表面积达800m2/kg、28d活性指数为95%且满足DL/T 5387-2007技术要求的磷渣粉;所述粉煤灰微珠为粒径≤1μm的颗粒含量超过70%的球状玻璃体粉煤灰微珠;所述纳米SiO2为比表面积为600000m2/kg且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超细火山灰质材料;所述轻烧氧化镁为活性反应时间100s的I型氧化镁;所述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为满足GB/T 8076-2008技术要求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573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