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载陀螺罗盘的减振锁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5795.1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1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钢;王磊;丁凤;鲍继青;付伟;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载 陀螺 罗盘 减振锁脱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载陀螺罗盘的减振锁脱装置,包括连接座、定位组件、大齿轮、驱动电机组件、升降组件、限位机构组件、控制盒、常平架连接座和止顶块。本发明实现了同一种装置即可完成陀螺罗盘车载和寻北测量模式的自动转换,达到陀螺罗盘在机动、且不改变设备安装状态时的运输及寻北测量功能。改变以往陀螺罗盘运输和寻北测量时的传统工作模式,大大增加了设备随车使用的机动性,是陀螺罗盘在车载状态下,自动完成运输和测量作业模式自动转换的一种新型保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陀螺罗盘寻北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载陀螺罗盘的减振锁脱装置。
背景技术
陀螺罗盘是一种无依托、自主建立北向基准的测量设备。其寻北工作原理为:陀螺罗盘内部装有悬吊的陀螺灵敏部,通过其敏感地球自转角速度的水平分量,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一个向北进动的力矩,使陀螺主轴(即H向量)围绕子午面往复摆动,并将其往复摆动通过光、电信号转换,解算出真北方向,以达到寻北目的。
陀螺罗盘工作时,其内部的陀螺灵敏部处于悬吊状态,此时需要一个稳定的刚性支撑基座;运输时尽管陀螺灵敏部处于锁紧状态,但陀螺罗盘与运载体需脱离刚性连接,使其处于减振运输状态,避免车载刚性可调平台的振动和冲击对其造成损伤。减振锁脱装置是在同一种装置上自动完成陀螺罗盘运输和测量状态的迅速转换,改变以往运输和测量分离的传统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系统的机动灵活性。运输时,通过减振锁脱装置的松脱动作,使陀螺罗盘处于减振运输状态,达到对陀螺罗盘的保护;测量时,通过减振锁脱装置的锁紧动作,使陀螺罗盘处于刚性连接状态,达到完成寻北测量目的。
以往陀螺罗盘的运输和测量是在不同环境下的两种操作模式。运输时,陀螺罗盘放在专用包装箱内,使其受到保护。测量时,要将陀螺罗盘从专用包装箱内取出,架在刚性支架上压紧调平后进行寻北测量。测量结束后,需将陀螺罗盘拆卸后重新放回专用包装箱内,以满足运输要求。
以往陀螺罗盘整套操作流程繁琐费时。首先要架设好刚性支架(或三脚架),随后将陀螺罗盘从专用包装内取出,安装在架设好的刚性支架(或三脚架)上,调平后方可进行寻北测量。测量完成后还需将陀螺罗盘重新放回到专用包装箱内。其操作不仅繁琐,而且设备配套复杂,所占用有效空间大。这对于机动性要求高且运载空间有限的车载刚性可调平台本身就是一大弊端。
配备附件多操作流程复杂,无形中加大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影响了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提升。不符合整套系统机动灵活战术化要求,妨碍其应用领域的拓展。
由于操作流程复杂,大大增加了操作时间,影响整个武备系统反应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使陀螺罗盘在机动、且不改变其安装状态情况下完成运载和测量作业模式的自动转换的用于车载陀螺罗盘的减振锁脱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载陀螺罗盘的减振锁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定位组件、大齿轮、驱动电机组件、升降组件、限位机构组件、控制盒、常平架连接座和止顶块,连接座的下底面均布安装多个定位组件,该多个定位组件共同连接大齿轮,使大齿轮形成以连接座中点为回转中心的转动体,该大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电机齿轮,该电机齿轮连接驱动电机组件,该驱动电机组件安装在连接座上;大齿轮的外侧还连接多组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连接限位机构组件,该限位机构组件安装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上还安装控制盒;连接座的下底面通过隔振器与陀螺罗盘的上部连接;
常平架连接座设置于陀螺罗盘的外侧,且常平架连接座的下部通过多个隔振器与陀螺罗盘下底面的连接支架连接;常平架连接座的上部设置多个止顶块,该止顶块的数量及位置均与升降组件相对应。
而且,所述的定位组件为三个,其均布安装在连接座上,每个定位组件内均包含一个可调高低位置的轴承,该三个轴承通过大齿轮外圆柱面凹槽将大齿轮调整固定到可绕连接座中心转动的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5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通信设备用减震性能好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震的新型行车记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