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头及高频加热水冷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5801.3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2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松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6 | 分类号: | B21D37/16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张中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头 加热水 冷机 过水孔 加热座 水管 焊接难度 冷却水道 水密连接 加热块 把手 | ||
本发明涉及加热头及高频加热水冷机,加热头包括把手及由水管、加热块和加热座构成的头部,加热座具有L形本体,本体内设有L形过水孔,L形本体的两端分别水密连接有水管,使L形过水孔成为冷却水道。高频加热水冷机采用上述加热头。提高了加热头的使用方便性,同时也降低了焊接难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专用于车辆维修,特别是事故车辆大梁等金属零部件校正时使用的加热设备,具体地说,涉及加热头及高频加热水冷机。
背景技术
事故车辆进行维修复原时,常需要对于变形了的金属构件进行复原,为便于复原及防止校正时金属构件发生脆裂并减少对金属构件的损伤,常通过对变形处进行加热的方式,高频加热水冷机是其中的一种专用设备,其具有一个主机和一个加热头,两者之间通过一条内有电线及进出水管的软管连接,主机接市电及冷却水,维修者可以手持加热头对车辆的金属构件进行加热。
参见图9,现有的加热头1有一个把手部12,及自把手部12向前伸出的头部11,把手部12后端则连接有软管13。
参见图10,这是头部11的结构分解图,头部11结构如下,由截面为矩形铜质的水管113、水管114、水管115、水管116及位于水管113与水管114之间铜质的加热座111顺序连接成水冷管道,对加热块112进行散热。加热座111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用于感应加热的硅钢片等材料制成的加热块112,其次是构成冷却水通道,因此其外表有加热块的坐鞍部,坐鞍部的前后端之间有一个贯通的椭圆孔,当上述顺序连接成水冷进出管道的各件焊接后,该椭圆孔成为水冷通道的一部分。
现有加热头存在如下缺陷:首先是有多达四道焊缝,即上述各水管及加热座水密连接需要有四道焊缝;其次,参见图11,由于水管114及水管115的存在,使得加热块112的感应加热中心到水管115最外侧的距离S值过大,当需要对角部变形的构件进行复原加热时,无法使加热块112尽可能地靠近变形区域以对该区域加热,这给修复带来不便;还有,作为前端壁的水管115经常抵靠被加热构件,而水管的壁厚相对较薄,因被磨损而出现透孔漏水;再有,为了使S值尽可能地小,则希望水管114的长度尽可能地短,然而水管114越短,其与加热座111之间的连接焊缝施焊难度越高,更容易导致焊接质量的下降,进而引发焊缝处漏水的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了的加热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加热头构建的高频加热水冷机。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加热头包括把手及由水管、加热块和加热座构成的头部,加热座具有L形本体,本体内设有L形过水孔,L形本体的两端分别水密连接有水管,使L形过水孔成为冷却水道。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采用了L形本体的加热座,一方面减少了水管的数量,从而减少了焊缝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使S值相对减小,提高了加热头的使用方便性,同时也降低了焊接难度要求。
进一步的方案是L形本体的角部的前端壁设有前加厚区。由于加厚区的壁厚适当增加,有效提高了加热头的使用寿命。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L形本体的角部的底壁设有底加厚区,从L形本体的纵向剖面图看,前加厚区与底加厚区构成L形加厚区。本方案进一步地提高了加热头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高频加热水冷机安装有加热头,加热头包括把手及由水管、加热块和加热座构成的头部,加热座具有L形本体,本体内设有L形过水孔,L形本体的两端分别水密连接有水管,使L形过水孔成为冷却水道。
进一步的方案是L形本体的角部的前端壁设有前加厚区。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L形本体的角部的底壁设有底加厚区,从L形本体的纵向剖面图看,前加厚区与底加厚区构成L形加厚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松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松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5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