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升处理系统产能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及水解罐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6644.8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1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章开;王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朗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刘贻盛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处理 系统 产能 垃圾处理 方法 水解 | ||
1.一种可提升处理系统产能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对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形成餐厨垃圾浆料、采用水解罐对餐厨垃圾浆料进行水解处理、采用厌氧罐对经水解处理后的餐厨垃圾浆料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所述水解罐内预置有水解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进料:餐厨垃圾经预处理得到餐厨垃圾浆料,餐厨垃圾浆料由水解罐的进料口进料,所述进料口位于水解罐罐壁高度二分之一以上的位置,且进料的同时搅拌水解罐内餐厨垃圾浆料;所述预处理包括除沙处理、过滤处理和粉碎处理;所述经预处理的餐厨垃圾浆料的粒径不大于12mm,温度大于30℃;
S2控制水解罐内的水解环境:
S21、根据水解罐内餐厨垃圾浆料溶解氧的平均浓度,决定是否向水解罐内通入空气,以使水解罐内餐厨垃圾浆料溶解氧的平均浓度为0.5-1.0mL/L;水解罐内产生的废气由位于水解罐上部的集气管路排出水解罐外;
S22、根据水解罐内餐厨垃圾浆料的温度,决定是否向水解罐中通入蒸汽,以使水解罐内餐厨垃圾浆料的温度保持在35±3℃范围内;
S23、根据水解罐的进料负荷及厌氧罐内浆料的pH,决定是否向水解罐内投加营养物质以为水解罐内的水解菌提供营养物质,以使水解罐的进料负荷为5kgVS/m3/d时,厌氧罐内浆料的pH维持在7以上;所述营养物质包括牛肉膏、蛋白胨、MnO4、K2HPO4和ZnSO4;
S24、根据水解罐内的餐厨垃圾浆料的pH,决定是否向水解罐内投加酸碱调节剂,以控制水解罐内的餐厨垃圾浆料的pH为3-5;
S3出料:完成水解后的餐厨垃圾浆料由出料口排出并输送至厌氧罐内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完成水解的指标是总固体含量降至4%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升处理系统产能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餐厨垃圾浆料的温度为30-38℃,并控制水解罐进料口处的温度不高于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升处理系统产能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所述向水解罐内通入空气的方式是:空气由设在水解罐罐底的曝气管输入,空气由低压空压机和/或空气储气罐提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升处理系统产能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排出水解罐外的废气经过除臭装置后排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升处理系统产能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向水解罐中通入蒸汽前,先使蒸汽与水解罐外的餐厨垃圾浆料混合。
6.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餐厨垃圾水解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用于对罐体内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
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与设在罐体外的低压空压机和/或空气储气罐连接;
所述罐体上位于罐壁高度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的位置设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位于罐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
所述罐体上分别设有用于投加营养物质的营养物质投料口和用于投加酸碱调节剂的酸碱调节剂投料口;
所述罐体上设有用于输入蒸汽的蒸汽进口;
所述罐体的上部设有集气管路和与集气管路连通用于将收集到的气体排出罐体外的排气口;
所述罐体内分别设有用于检测罐体内物料的温度、溶解氧、pH及液位的测温仪、溶解氧仪、pH测定仪、液位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厨垃圾水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口与设于罐体外的射流混合器连接,射流混合器入口分别与蒸汽源和餐厨垃圾浆料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厨垃圾水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与设于罐体外部的除臭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厨垃圾水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外壁设有分别与测温仪、溶解氧仪、pH测定仪、液位仪电连接的仪表盘用于实时显示检测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厨垃圾水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外壁设有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朗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朗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66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