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弃镁碳砖生产含MgO烧结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6773.7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0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薛正良;严浩;华福波;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1/16 | 分类号: | C22B1/16;C22B1/24 |
代理公司: | 42236 武汉智盛唯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红林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矿 废弃镁碳砖 破碎 白云石 固体燃料 烧结混合料 烧结机布料 资源化利用 钢包内衬 含铁物料 烧结 工作端 镁碳砖 烧结料 转炉 钙质 混料 镁质 内衬 熔剂 制粒 添加剂 生产 点火 侵蚀 燃料 | ||
1.一种利用废弃镁碳砖生产含MgO烧结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烧结矿成分,通过配料计算得到构成烧结混合料的各种原料的质量百分比;所述原料包括含铁物料、钙质熔剂、镁质添加剂和燃料,并按配比准确称取各原料进行配料和混料,得到烧结混合料;完成制粒后的烧结料经烧结机布料、点火烧结、破碎、筛分,得到含MgO的成品烧结矿;
所述含铁物料为选自富矿粉、精矿粉、钢铁厂二次含铁原料中的至少2种以上;所述钙质熔剂为石灰石粉或消石灰中的至少1种;所述镁质添加剂为镁碳砖粉或者镁碳砖粉配加烧结混合料量0~3%白云石粉;所述燃料为焦粉和无烟煤粉中的至少1种;所述的烧结矿中的MgO全部或大部分来自废弃镁碳砖中的MgO,所述废弃镁碳砖来自于服役后的钢包内衬或转炉内衬,所述镁碳砖粉质量要求为:MgO≥65wt%,C为5~18wt%,SiO2≤3wt%,Al2O3≤2wt%,CaO≤3wt%,Fe2O3≤3wt%;粒度-3mm的粉粒≥80%;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破碎:将已经被侵蚀的工作端镁碳砖破碎,其中粒度-3mm的粉粒达到80%以上,得到镁碳砖粉;
(2)配料:根据目标烧结矿成分,通过配料计算出原料的质量百分比,并按配比准确称取各原料;
(3)一次混料:将称好的各种物料在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在混合过程中向原料中喷洒雾状水,外加水量为烧结混合料量的4~8wt%;
(4)制粒:将经过所述一次混料后的物料进一步混匀制粒,在制粒过程中加入适量返矿,外加返矿的量为烧结混合料量的10~20%;制粒后获得烧结用球料;
(5)布料:将混合好的烧结用球料从下而上布在烧结机台车上,烧结台车上的料层厚度为650~800mm;
(6)点火:通过烧结机机头的点火器点火烧结,点火温度为1000~1100℃;
(7)烧结:点火完成后进行抽风烧结,当废气温度下降至100~120℃时,烧结过程结束;
(8)破碎和筛分:将所述步骤(7)完成的烧结矿进行破碎和筛分,得到粒级为5~40mm的成品烧结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废弃镁碳砖生产含MgO烧结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含铁物料为75~90wt%、钙质熔剂为5~10wt%、镁碳砖粉为2.0~5.0wt%、白云石粉为0~3wt%、燃料为3~4wt%,外加返矿比例为烧结混合料总量的10~20wt%。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利用废弃镁碳砖生产含MgO烧结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各原料的成分如下:
富矿粉:TFe 55~65wt%,SiO2 2.5~5wt%,Al2O3 2.0~4.0wt%;粒度-8mm的粉粒≥90%;
精粉矿:TFe 60~68wt%,SiO2 1.5~5wt%,Al2O3 1.0~3.0wt%;粒度-0.074mm的粉粒≥70%;
钢铁厂二次含铁原料:TFe≥50wt%,SiO2≤10wt%,Al2O3≤3.0wt%;粒度-10mm的粉粒≥90%;
返矿:TFe≥53wt%,SiO2≤8wt%,Al2O3≤3.0wt%;粒度-6.3mm的粉粒≥90%;
石灰石粉:CaO≥52wt%,SiO2≤5wt%;粒度-3mm的粉粒≥80%;
消石灰:CaO≥65wt%,SiO2≤3wt%;粒度-1mm的粉粒占100%;
白云石粉:CaO≥28wt%,MgO≥18wt%,SiO2≤5wt%;粒度-3mm的粉粒≥80%;
镁碳砖粉:MgO≥65wt%,C为5~18wt%,SiO2≤3wt%,Al2O3≤2wt%,
CaO≤3wt%,Fe2O3≤3wt%;粒度-3mm的粉粒≥80%;
焦粉:固定碳≥80wt%,灰分≤12wt%,挥发分≤2wt%;粒度-3mm的粉粒占100%;
无烟煤粉:固定碳≥75wt%,灰分≤15wt%,挥发分≤10wt%;粒度-3mm的粉粒占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67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