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7398.8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7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彬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38;F21S19/00;F21W131/101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博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5 | 代理人: | 杨晖琼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发光 隧道 顶面 图层 表面设置 自然景观 侧面 图像 行驶 隧道混凝土 超长隧道 多功能区 混凝土层 紧急停车 旅游地区 桥梁隧道 人文自然 视觉假象 隧道过程 行驶路面 廊桥 交通事故 压抑 隔离 驾驶 天空 风雨 景观 展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属于桥梁隧道技术领域,包括洞身、隧道混凝土层和行驶路面,所述混凝土层包括顶面和左右两个侧面,所述隧道包括行驶区、紧急停车区和多功能区,行驶区的顶面表面设置有蓄能发光图层,所述蓄能发光图层为天空的图像,所述两个侧面的表面设置有隔离障碍状的蓄能发光图层;所述顶面和侧面之间设置有自然景观图像的蓄能发光涂层;本发明既可以营造“非隧道”的自然景观视觉假象,大幅减轻驾乘人员在通过超长隧道时的焦躁、压抑等不适,大幅降低驾驶人员在通过隧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还能营造出不同的“风雨廊桥”的景观,从而展示和提升城市或旅游地区的人文自然风貌,是以人为本的“人本隧道”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
背景技术
隧道是人类跨越大山和海峡阻碍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安全保障前提下提升通行效率,成为当前隧道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我们暂且称之为“功能隧道”。
长期以来,因为工程技术和经济投入所限,隧道大多较短,由此,“功能隧道”给驾乘人员造成的不适感和安全隐患长期被忽略。
随着隧道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隧道长度越来越长,长隧道也越来越多,中国超过10公里隧道已经超过10条:秦岭终南山隧道18.004公里,包家山隧道11.2公里, 西山隧道13.65公里、泥巴山隧道10.004公里、麦积山隧道12.29公里,宝塔山隧道10.2公里,插岗梁隧道22.6公里,黄土梁隧道13公里,马尔康隧道12公里, 二郎山隧道13.4公里、米苍山隧道13.8公里。
对于长隧道或者超长隧道,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噪音污染,由于隧道的独特结构特征,在隧道内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行驶,驾乘人员会产生烦躁、恐惧的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是长隧道或者超长隧道需要长时间在隧道中行驶,驾乘人员必然产生不适感随时间加强,严重的导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在隧道尤其是长隧道中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追尾等事故的发生率比普通高速路段要高50%以上,比普通长度在1公里以内的隧道要高40%以上。
三是目前的隧道仅设置有普通通过路面和传统的应急车道,不能满足隧道内停车休息的需求。
四是目前的隧道,尤其是城市下穿隧道,对于普通城市美化和旅游城市名片塑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隧道,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隧道,包括洞身、洞身表面的隧道混凝土层和行驶路面,所述混凝土层包括顶面和左右两个侧面,所述行驶路面包括正常行驶道,所述隧道包括行驶区、紧急停车区和多功能区,其中所述行驶区的顶面表面设置有蓄能发光图层,所述蓄能发光图层为天空的图像层,所述两个侧面的表面设置有隔离障碍状的蓄能发光图层,或者两个侧面的表面采用预制有隔离障碍状的瓷砖;所述顶面和侧面之间设置有自然景观图像的蓄能发光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彬,未经刘晓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73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