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7917.0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1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项阳;王卫;刘磊;马义刚;李敏;刘世增;厉天威;冯小晓;唐力;高晗;胡宗华;张华晟;郑凇铭;赵庆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梁顺宜;郝传鑫 |
地址: | 671000 云南省大理白***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塔 间隙 操作 冲击 压下 50 放电 电压 计算方法 系统 | ||
1.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包括模拟导线、竖直棒和平面导体,所述模拟导线到所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与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相等;
获取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获取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数据点的个数相等;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
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平均值VCTAVG:
其中,i=1,2,…,n;n为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VCT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总平方和SStot: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的残差平方和SSres:
其中,i=1,2,…,n;VCTi为第i个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判定系数R2: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模型的放电电压,包括:
U=KCR*500*d0.6 公式(5);
其中,U为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KCR为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竖直棒的间隙系数;KCP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的间隙系数,一般取1.15;HR为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CR为所述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N为导线分裂子导线数目,一般为6;d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包括:
取所述判定系数为最大值时对应的所述竖直棒的高度为最佳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79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