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式自动连接充电装置、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8268.6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3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国峻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1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5600 四川省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 自动 连接 充电 装置 电动汽车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式自动连接充电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充电桩和飞行式充电接头,飞行式充电接头包括飞行器,飞行器的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正极板和负极板,充电桩内设有供飞行器驶入的供电接口,供电接口内设有分别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对应的正极触头和负极触头,正极触头和负极触头通过电源线与充电桩内部的供电电源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设置有上述飞行式充电接头的电动汽车,以及该充电汽车的充电方法。通过设计配套使用的飞行式充电接头和充电桩,可使电动汽车蓄电池与充电桩内供电电源自动连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自动化程度高,用户体验极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式自动连接充电装置、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电动汽车可以分为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为满足充电需求,在沿途设有充电桩,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然而,目前的充电方式均是通过手动将充电接头插入充电桩的充电接口上,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飞行式自动连接充电装置、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行式自动连接充电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充电桩和飞行式充电接头,飞行式充电接头包括飞行器,飞行器的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正极板和负极板,充电桩内设有供飞行器驶入的供电接口,供电接口内设有分别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对应的正极触头和负极触头,正极触头和负极触头通过电源线与充电桩内部的供电电源相连。
可选地,所述供电接口内还设有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正极螺线管、正极复位弹簧、负极螺线管和负极复位弹簧;正极螺线管和负极螺线管分别设于供电接口的两侧,正极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正极螺线管上,正极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触头连接,负极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负极螺线管上,负极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触头连接。
可选地,所述供电接口的后侧壁上设有发光二极管。
可选地,所述飞行器的外壳为与所述供电接口适配的形状,飞行器的前侧面上设有前光电传感器和前红外线测距传感器,飞行器的后侧面上设有后光电传感器和后红外线测距传感器,飞行器的底面上设有下红外线测距传感器,飞行器内集成有ECU控制模块,前光电传感器、前红外线测距传感器、下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后光电传感器和后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均与ECU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桩内集成有充电桩控制模块,充电桩控制模块与所述ECU控制模块之间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飞行器的侧面上设有多个通风孔。
可选地,该充电装置还包括飞行器收纳盒,飞行器收纳盒内设有所述的夹紧组件,飞行器收纳盒的后侧壁处设有电动卷线器和发光二极管,电动卷线器上缠绕有充电连接线,充电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相连。
本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车身上设有上述飞行器收纳盒,飞行器收纳盒内设有所述的飞行式充电接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汽车正常驶入停车位后,检测汽车内蓄电池的蓄电量,若蓄电量低于预定值,则进入下一步;
S2、检测汽车的行驶速度,若汽车的行驶速度为零,则进入下一步;
S3、释放飞行式充电接头;
S4、控制飞行式充电接头按照预定轨迹飞行至充电桩的供电接口外;
S5、引导飞行式充电接头进入供电接口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国峻,未经孙国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82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