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现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9281.3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7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勤;李国柱;孟冲;谢琳娜;赵乃妮;朱荣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物 外窗 阻隔性能 测试仪 静压腔 现场检测装置 空气采集器 检测 室内 压差传感器 负压系统 密封组件 采集 室外 室外空气 依次连接 压差 封闭 监测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现场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组件、压差传感器、空气采集器、室外颗粒物测试仪、室内颗粒物测试仪和负压系统,密封组件用于与待检测外窗形成封闭的静压腔;压差传感器用于监测静压腔与室内之间的压差;空气采集器设置于静压腔内并用于采集静压腔内不同位置的空气;室外颗粒物测试仪用于采集室外空气的颗粒物浓度;室内颗粒物测试仪用于采集静压腔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负压系统、室内颗粒物测试仪和空气采集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现场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该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现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能够实现现场准确地检测外窗的颗粒物阻隔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外窗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现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雾霾天气频发,颗粒物特别是PM2.5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研究显示,无持续正压保证的建筑,室外颗粒物可以穿透围护结构的缝隙进入室内,造成室内颗粒物浓度升高,而在室内具有负压时,这种穿透更为明显。在现代建筑中,外窗是连接室内外环境的主要部件。当关闭外窗时,室外颗粒物会随着渗透风渗透进入室内。但由于外窗具有一定的气密性能,且使用不同材质的密封条,会对颗粒物渗透起到不同程度的阻隔作用,这种阻隔作用的大小称之为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
因此,为真实掌握实际建筑中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指导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提升改造,降低室内人员的颗粒物室外源的暴露,需要对建筑外窗颗粒物渗透性能进行测试。现有的建筑外窗颗粒物渗透性能测试台,是在实验室中对外窗颗粒物渗透性能进行测试,测试条件是实验室理想环境中,其目的是检验外窗出厂时的性能。但实际建筑工程中,送检外窗与实际安装外窗是有差异的,所以现场进行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如下:
(1)送检的外窗,是在厂家严格的生产标准下进行组装的,所以可以保证其各项性能要求。但实际工程中,外窗是将各部分运输至施工现场,在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的,由于工人施工技艺差别、场地环境差异,实际安装的外窗会与出厂送检的外窗在气密性能上有差异。
(2)目前有大量建筑使用的是老旧外窗或使用时间较长的外窗,无法经过实验室对外窗颗粒物渗透性能进行检测。
(3)外窗密封条在使用中会存在老化、破损的情况,所以大量建筑外窗的颗粒物阻隔性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是未知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现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实现现场准确地检测外窗的颗粒物阻隔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窗颗粒物阻隔性能现场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组件、压差传感器、空气采集器、室外颗粒物测试仪、室内颗粒物测试仪和负压系统,所述密封组件用于与待检测外窗形成封闭的静压腔;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静压腔与室内之间的压差;所述空气采集器设置于所述静压腔内并用于采集静压腔内不同位置的空气;所述室外颗粒物测试仪用于采集室外空气的颗粒物浓度;所述室内颗粒物测试仪用于采集静压腔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所述负压系统、所述室内颗粒物测试仪和所述空气采集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气采集器包括空气采集管,所述空气采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室内颗粒物测试仪连通,所述空气采集管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采集通孔。
优选的,还包括空气混流器,所述空气混流器设置于所述空气采集器与所述室内颗粒物测试仪连接的管路上,用于使空气中的颗粒物混合均匀。
优选的,所述空气混流器包括混流壳体和多个混流隔板,所述混流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空气采集器和所述室内颗粒物测试仪连通,各所述混流隔板在所述混流壳体内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用于与待检测外窗的围护结构密封连接,且所述密封板、待检测外窗以及待检测外窗的围护结构形成所述静压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92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