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嵌式液压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9498.4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6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吴青;万高;杨琨;严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25/08 | 分类号: | F16D25/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中间环体 从动轴 从动牙嵌盘 液压机构 法兰盖 液压离合器 主动牙嵌盘 前置法兰 轴向活动 牙嵌式 主动轴 密封可靠性 尺寸要求 复位弹簧 抗震性能 驱动轴承 同一轴线 液压机械 离合器 不旋转 轴承套 柱塞杆 | ||
本发明涉及液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牙嵌式液压离合器;包括沿同一轴线设置的主动轴、从动轴、前置法兰和法兰盖,所述前置法兰和法兰盖之间设有中间环体,主动轴的后端设有主动牙嵌盘,从动轴的前端与主动牙嵌盘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从动轴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活动的从动牙嵌盘,从动轴的后端与法兰盖之间设有第二轴承,从动牙嵌盘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从动牙嵌盘上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上设有可沿中间环体轴向活动的轴承套,中间环体上设有驱动轴承套的液压机构;本发明结构合理,中间环体及其上的液压机构始终不旋转,柱塞杆行程短且密封可靠性高,降低了安装的尺寸要求;液压机构可增强离合器的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牙嵌式液压离合器。
背景技术
离合器在机械传动中被广泛应用,主要起到连接和切断动力的作用。牙嵌式离合器由两个端面上有凸牙的牙盘组成,并通过操纵机构轴向移动牙盘使其做轴向移动,使两片牙盘的凸牙相互嵌合和分离发到动力的结合和分离。牙嵌式液压离合器是利用液压油操纵接合的离合器,可以实现远程自动控制。牙嵌式液压离合器大致工作原理为,单片离合器牙盘与主动轴连接固定,只能随主动轴转动;另外一片离合器牙盘与从动轴连接,可以随从动轴转动,也可以作轴向运动;缸筒或活塞杆和传动轴通过键连接成整体,活塞杆或缸筒轴向滑动,带动传动轴和离合器牙盘轴向移动,离合器脱开切断动力;通过复位弹簧复位,使离合器啮合传输动力。主要组成零件有活塞杆,缸筒,主、从动离合盘,传动轴等。
目前牙嵌式液压离合器中活塞和缸筒通常是中空结构,传动轴与缸筒或活塞杆配并固定,组成可旋转整体,整体结构复杂,零件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高,且难以保证精度要求;缸筒和活塞杆工作时需作旋转和轴线运动,密封件易磨损,导致油缸漏油离合器不能正常工作;另外,离合器传动轴穿过中空的缸筒和活塞杆,缸筒和活塞杆的尺寸大,液压力作用面积大,受弹簧刚度和尺寸的限制,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通常为1~2MPa。离合器额定工作压力低,需要独立稳定的液压油源,造成液压系统复杂,成本高;另外,受油源压力波动和外部冲击或振动的影响,油源压力波动峰值容易超过离合器额定工作压力,此时,会导致离合器出现误操作,严重影响离合器的工作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液压机构不随传动轴旋转,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低,液压机构密封性好,耐震抗波动性能强的牙嵌式液压离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牙嵌式液压离合器,包括沿同一轴线设置的主动轴、从动轴、前置法兰和法兰盖,所述前置法兰和法兰盖之间设有中间环体,主动轴的后端设有主动牙嵌盘,从动轴的前端与主动牙嵌盘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从动轴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活动的从动牙嵌盘,从动轴的后端与法兰盖之间设有第二轴承,从动牙嵌盘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从动牙嵌盘上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上设有可沿中间环体轴向活动的轴承套,中间环体上设有驱动轴承套的液压机构。
所述液压机构包括若干柱塞杆和油压孔,若干油压孔沿轴向依次间隔地环设于中间环体上,中间环体上设有依次连接若干油压孔的油道,所述油压孔的前端设有堵头,柱塞杆穿设于油压孔的后端,轴承套上设有柱塞环,若干柱塞杆的后端分别与柱塞环抵触设置。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中间环体的后端面与法兰盖的前端面之间夹设有定位环,柱塞环可活动地穿设于定位环内且与若干柱塞杆对应设置;所述柱塞环上设有若干通孔,中间环体与法兰盖之间通过若干螺栓固定连接,且若干螺栓穿设于柱塞环上对应的通孔中。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从动牙嵌盘与从动轴之间设有轴向花键。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前置法兰与中间环体之间设有若干压套,若干压套等距间隔地环绕在主动牙嵌盘的四周,前置法兰、压套和中间环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94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