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PDM/丁腈橡胶并用耐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0417.2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5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夏礼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市正道橡塑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9/02;C08K13/02;C08K3/22;C08K3/04;C08K5/09;C08K3/06;C08J9/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傅磊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腈橡胶 橡胶 制备 三元乙丙橡胶 母炼胶 硫化 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 并用 超临界处理 混合橡胶 力学性能 硫化处理 密封材料 性能需求 优异性能 有效结合 共混胶 共硫化 混炼胶 硫化机 硫化剂 耐候性 相容性 丁腈 混炼 两相 增高 成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PDM/丁腈橡胶并用耐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EPDM母炼胶的制备,(2)丁腈母炼胶的制备,(3)EPDM/丁腈橡胶混炼,(4)将混炼胶和硫化剂在硫化机内进行硫化25‑50min成型,最终得所述耐候橡胶。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在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混合橡胶硫化处理前先进行超临界处理,极大提高了两相橡胶的相容性和共硫化性能,有效增高了共混胶的硫化速率,最终制备得到的橡胶实现了三元乙丙橡胶和丁腈橡胶两种橡胶优异性能的有效结合,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力学性能,可满足各种特殊环境下对密封材料的性能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PDM/丁腈橡胶并用耐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材料是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具有适应工作环境的条件。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水性和耐候性,过氧化物交链的三元乙丙用于电线电缆工业时具有更高的温度抗性,更低的压缩形变和绝缘性。然而现有橡胶,特别是应用在热管密封垫的橡胶,长时间使用后其密封性和耐候性下降迅速,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EPDM/丁腈橡胶并用耐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将丁腈橡胶和EPDM共混并用,实现丁腈橡胶和EPDM的互补,所得并用橡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EPDM/丁腈橡胶并用耐候橡胶,所述耐候橡胶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
一种EPDM/丁腈橡胶并用耐候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PDM母炼胶的制备:将EPDM加入到密炼机中塑练3-10min,再依次加入硬脂酸、氧化锌和炭黑进行混炼,制得EPDM母炼胶;
(2)丁腈母炼胶的制备:将丁腈橡胶加入到密炼机中塑练3-10min,再依次加入硬脂酸和氧化镁进行混炼,制得丁腈母炼胶;
(3)EPDM/丁腈橡胶混炼:将EPDM母炼胶、丁腈母炼胶、交联剂、防老剂和硫磺加入到密炼机中密练5-20min,挤出切粒,再将粒料热压成厚度为3-5mm的片材,最后将所述片材置于密封高压釜中,向密封高压釜中充满二氧化碳,密闭高压釜于50-150℃下保持1-2h后,打开高压釜取出片材空气中静置20-50h,得到混炼胶;
(4)将混炼胶和硫化剂在硫化机内进行硫化25-50min成型,最终得所述耐候橡胶。
作为优选,所述耐候橡胶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
作为优选,步骤(1)中密炼机中温度为80-90℃,混炼时间为5-15min。
作为优选,步骤(2)中密炼机中温度为60-70℃,混炼时间为5-15min。
作为优选,步骤(3)中,二氧化碳充入高压釜中至釜内压强达10-100MPa。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先将EPDM母炼胶、丁腈母炼胶、交联剂和防老剂硫磺加入到密炼机中密练1-3min,余下时间再加入硫磺进行密练。
作为优选,所述硫化剂为双硫化剂-25,所述交联剂为TAI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市正道橡塑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国市正道橡塑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0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