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麻醉科用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1069.0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1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韩明芬;冯勇;周红岩;王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明芬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1;A61B5/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粘带 生命体征监测 麻醉科 转动连接 弧形板 传感器 血氧饱和度传感器 安装板固定 脉搏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血压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固定结构 接触位置 整体固定 偏移 气囊 充气 心率 挤压 血液 检测 流动 医疗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弧形板,安装板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安装板的表面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心率脉搏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本麻醉科用生命体征监测装置,把手指的内部与传感器进行接触,通过第一粘带与第三粘带以及第三粘带与第二粘带之间的连接,从而把安装板固定在手指上,然后在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气,从而对手指的两侧进行挤压,由此把整体固定在手指上,此种方式进行固定,不仅能够防止传感器发生偏移,而且能够保证手指与固定结构接触位置处的血液能够较为顺畅的流动,便于医疗人员的检测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麻醉科用生命体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麻醉恢复过程中,由于麻醉的作用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疗,麻醉后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治疗全麻后的患者、镇静镇痛术后或麻醉手术后全身情况尚未稳定的患者,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申请号 201810122620.0就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生命体征监测装置,虽有一定的检测作业,但是在进行检测时使用手环把检测元件固定在患者的手臂上,如果固定的过紧,容易对接触位置造成较大的压迫,从而使得固定位置处的血液流通不顺畅,如果固定的较松,手环可能出现滑动,从而使得检测元件发生偏移,从而不便与医疗人员的检测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麻醉科用生命体征监测装置,能够较为牢固的对整体进行固定,又能够避免对接触位置处造成挤压,便于医疗人员的检测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用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心率脉搏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心率脉搏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外界电脑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对应面上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气囊,所述第一弧形板的顶端设有第一粘带,所述第二弧形板的表面设有第二粘带,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相离面上均设有第三粘带,所述第一粘带和第二粘带呈交错结构设置,所述第一粘带与第一弧形板侧面的第三粘带连接,所述第二粘带与第二弧形板侧面的第三粘带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板对应连接孔的位置处设有螺孔,螺孔内转动连接有限位柱,限位柱与连接孔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弧形板与安装板的转动连接结构对应安装板与第一弧形板的转动连接结构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囊的侧面设有进气管,所述第一弧形板上对应进气管的位置处设有通孔,进气管顶端设有气密芯,所述气密芯上转动连接有密封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两侧的安装板上均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均匀的分布在安装板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麻醉科用生命体征监测装置,把手指的内部与传感器进行接触,通过第一粘带与第三粘带以及第三粘带与第二粘带之间的连接,从而把安装板固定在手指上,然后在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气,从而对手指的两侧进行挤压,由此把整体固定在手指上,此种方式进行固定,不仅能够防止传感器发生偏移,而且能够保证手指与固定结构接触位置处的血液能够较为顺畅的流动,便于医疗人员的检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明芬,未经韩明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1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中医诊断的儿科脉象诊断辅助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智能病人看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