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模拟植被消浪机理的实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1407.0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1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湛;陈晖;储南洋;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艳丽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口 植被 安装台 容纳槽 消浪 实验系统 出水口 推板 水池 测量装置 流速测量 送水装置 造波装置 驱动件 阻力测量器 连通设置 阻力测量 测量水 潮间带 出水端 连通 测量 施加 驱动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植被消浪机理的实验系统,包括:水池,水池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容纳槽,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均与容纳槽连通设置,水池还包括用于安装植被的安装台,安装台设置于容纳槽内,安装台设置于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送水装置,送水装置的出水端与进水口连通;造波装置,造波装置包括驱动件及设置于容纳槽内的推板,推板靠近进水口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推板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台的方向来回移动;及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流速测量器和阻力测量器,流速测量器用于测量靠近植被的水的流速,阻力测量器用于测量水对植被施加的阻力。该用于模拟植被消浪机理的实验系统,能够模拟植被潮间带波流共同作用下植物消浪的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岸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拟植被消浪机理的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红树林生态系统在风暴甚至海啸条件下具有天然的消减波浪以及减小波浪爬高的作用。基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海岸防护措施可兼顾海岸灾害防护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然而,现有的模拟红树林消浪机理的试验装置尚无法真实模拟红树林潮间带在波流共同作用下植物消浪的过程,进而影响对植被拖曳力系数计算。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模拟植被消浪机理的实验系统,该用于模拟植被消浪机理的实验系统,能够真实模拟植被潮间带波流共同作用下植物消浪的过程。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模拟植被消浪机理的实验系统,包括:水池,所述水池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容纳槽,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与所述容纳槽连通设置,所述水池还包括用于安装植被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安装台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所述水池包括靠近所述进水口的第一内侧壁和远离所述进水口的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所述安装台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及用于安装所述植被的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容纳槽的底壁设置,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容纳池的底壁、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围设形成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二内侧壁、所述容纳池的底壁、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围设形成第二容纳结构,所述安装座固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板的承压面上,所述容纳池的底壁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且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另一端的端部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高度形成所述第一出水口;送水装置,所述送水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造波装置,所述造波装置包括驱动件及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推板,所述推板靠近所述进水口设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板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台的方向来回移动;及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流速测量器和阻力测量器,所述流速测量器用于测量靠近所述植被的水的流速,所述阻力测量器用于测量水对所述植被施加的阻力。
上述用于模拟植被消浪机理的实验系统在使用时,将所述植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台上,由于所述安装台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所述送水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向所述送水装置向所述容纳槽供水,水流流向所述植被,当所述容纳池内的水位达到预设值时,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板移动并推动水,使水形成预设参数的波浪,且所述波浪能够沿流向所述植被的方向移动;通过所述流速测量器测量靠近所述植被的水的流速及通过所述阻力测量器测量水对所述植被施加的阻力,进而,通过测量得到的水流流速和水对所述植被施加的阻力值,计算得出植被的拖曳力系数,如此,本申请通过综合考虑水流流速和水对所述植被施加的阻力值,计算得出的植被的拖曳力系数准确性高,能够真实模拟植被潮间带波流共同作用下植物消浪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14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