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2549.9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6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华;章立清;章立军;饶福康;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兆维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L23/08;C08L23/06;C08L83/04;C08L27/18;C08K5/134;C08K5/5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汉钦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材料 抗刮伤 抗压 制备 聚丙烯 表面摩擦系数 高密度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 滑石粉 硅酮母粒 抗氧剂 增韧剂 混匀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聚丙烯材料包括的组分有:聚丙烯、滑石粉、增韧剂、高密度聚乙烯HDPE、硅酮母粒、抗氧剂、聚四氟乙烯、助剂,制备方法是将这些组分混匀得到。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具有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改善了聚丙烯材料的抗压痕性能,同时使得聚丙烯的表面摩擦系数降低,改善抗刮伤性能,方法简单可行、易于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日益发展和壮大,轻量化和以塑代钢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改性聚丙烯在汽车的内外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对汽车内外饰材料的外观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
聚丙烯内外饰在使用、装配、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碰撞而导致碰撞部位产生颜色差异,影响产品外观。目前通过添加酰胺类或聚硅氧烷系化合物能使表面爽滑、减小表面摩擦系数等。虽然能将表面颜色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材料表面的光泽有明显差异。大众汽车对聚丙烯材料的抗压痕性能做了明确的要求,且通过这一要求去控制因为碰撞导致的光泽差异。因此需要开发同时具有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
现阶段对聚丙烯材料的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研究还比较少,如中国专利201711444872.7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用部分云母替代滑石粉和通过添加高密度聚乙烯来提高聚丙烯的抗压痕。但因为云母粉是片状结构,在实际加工过程容易架桥,会出现不下料的现象。另外市面上的厂家为了保持云母粉的片状结构,通常加工方法是湿法,通过碾子碾的方法得到云母粉,这样的粉体里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不耐老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聚四氟乙烯在得到汽车内外饰的聚丙烯材料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具有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包括的组分有:聚丙烯、滑石粉、增韧剂、高密度聚乙烯HDPE、硅酮母粒、抗氧剂、聚四氟乙烯、助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具有抗刮伤抗压痕性能的聚丙烯材料的各组分的含量为:以重量份计,聚丙烯 5-78份、滑石粉 10-20份、增韧剂 25-35份、高密度聚乙烯HDPE 65-75份、硅酮母粒 0-3份、抗氧剂 0.1-0.5份、聚四氟乙烯 0.3-2份、助剂 1-3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或二者的混合物;在230℃且标准载荷为2.16kg的测试条件下,所述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70g/10min。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石粉的粒径范围为1~10μ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5g /10min;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41~0.960g /cm3,熔体流动速率为2~10g /10min。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抗氧剂、亚磷酸酯抗氧剂、硫代酯类抗氧剂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聚四氟乙烯是采用辐射裂解技术制备得到的;所述聚四氟乙烯的粒径为7.0±0.5μm,体积密度为0.38-0.43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兆维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兆维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2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