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2835.5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7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许信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C10L9/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罗沪光 |
地址: | 2467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质颗粒燃料 结渣 二聚酸 制备 抗结渣剂 二水合钼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 六氟磷酸钠 农作物秸秆 保温处理 秸秆表面 燃烧效率 完全溶解 盐酸溶液 成型机 氧化镝 烘干 水中 加热 喷洒 秸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氧化镝加入至盐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9,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40‑45份二聚酸钠,搅拌均匀后,加热至88‑92℃,保温处理2‑3小时后,制得二聚酸镝;(2)将二聚酸镝、二水合钼酸钠、六氟磷酸钠混合均匀后,制得抗结渣剂;(3)将烘干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然后将抗结渣剂加入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粉碎后的秸秆表面,搅拌均匀后,将粉碎后的秸秆加入至成型机中,制得生物质颗粒燃料。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既能有效的提升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效率,热值高,又具有较低的结渣率,品质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燃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已经日益而临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具有明显不可持续性,迫切需要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这对保证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生物质能来源广泛、数量多、开发潜力大。既具有矿物燃料属性,又具有可储存、运输、再生、转换的特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炊事、取暖以及发电,是未来能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秸秆木身固有的碱金属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低熔点硅酸盐,导致过热器和水冷壁等部位上的秸秆灰在800-900℃时就开始发生软化,温度过高时灰分会全部或者部分发生熔化,形成玻璃状坚硬炉渣,难以清除。结渣不仅影响燃烧设备效率,严重时甚至危害设备的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按重量份计,将33-38份氧化镝加入至55-60份盐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9,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40-45份二聚酸钠,搅拌均匀后,加热至88-92℃,保温处理2-3小时后,制得二聚酸镝;
(2)按重量份计,将21-26份二聚酸镝、13-18份二水合钼酸钠、10-14份六氟磷酸钠混合均匀后,制得抗结渣剂;
(3)将烘干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至平均长度为1-2cm,然后将抗结渣剂加入至其重量50-60倍重的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粉碎后的秸秆表面,搅拌均匀后,将粉碎后的秸秆加入至成型机中,制得生物质颗粒燃料。
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烘干后的农作物秸秆的含水率为5%以下。
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抗结渣剂和农作物秸秆的质量比为1:400-450。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既能有效的提升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效率,热值高,又具有较低的结渣率,品质优异。其中,步骤(2)中的抗结渣剂,二聚酸镝既能有效的提升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热值,提升其燃烧效果,又能有效的避免硅酸盐的形成;二水合钼酸钠和六氟磷酸钠,能与生物质颗粒燃料中的碱金属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有效的避免了硅酸盐的形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厂家的条件作进一步调整,未说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条件。
实施例1
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2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