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米曲霉菌株及其在降解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3156.X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5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莹;楚杰;刘可春;赵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23L5/20;A23K10/18;C12R1/69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彩霞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米 曲霉 菌株 及其 降解 黄曲霉 毒素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米曲霉菌株及其在降解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米曲霉,已于2018年6月27日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988。本发明首次筛选到一株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米曲霉菌株。经过试验证明该菌株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效率高,能达到87%以上。将菌剂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具有高效、安全、不破坏产品品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株米曲霉菌株及其在降解黄曲霉毒素中 的应用。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或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具有致畸性、致癌性、致突变的次 级代谢产物,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黄曲霉毒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目前去除黄曲 霉毒素的化学和物理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耗费时间长,营养物质损失多,成本高等, 所以寻求一种更加高效的去除粮食、饲料和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生物学方法消除黄曲霉毒素时间周期短,并且安全高效。目前常用的降解黄曲霉毒素的 生物学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物消除黄曲霉毒素。研究报道较多的微生物有红串红球 菌、分支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细菌和白腐菌、假密环菌、黑曲霉等真菌,在一 定条件下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
米曲霉是一种产复合酶的真菌,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美国饲料公司协会1989年 公布的40余种安全微生物菌种之一,可以产蛋白酶,纤维素酶。至今为止,还未有米曲霉 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米曲霉菌株及其在降解黄曲霉毒素中的 的应用。本发明的米曲霉菌株,其发酵后代谢产物能够有效降解黄曲霉毒素,且高效、安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sp.)菌株,命 名为米曲霉SWS1。该菌株已于2018年6月27日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 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 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988。该米曲霉SWS1菌株从花生种植区土壤中富集筛选得到,能够有效降解黄曲霉毒素,可用于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
本发明筛选得到的米曲霉SWS1菌株(CGMCC NO.15988),其生理生化特征如下:固体平板中菌落质地疏松,有气生菌丝,背面无色,表面为白色絮状,后变为青色,结有黑色孢子,较为干燥,菌丝不易被挑起。液体培养基中菌株为絮状圆团形,白色,后连接成片, 浮于培养基上层。细胞呈丝状,孢子丝柱状,放射生长,孢子顶囊为球型。能利用淀粉、降 解粗纤维,不耐受高浓度NaCl。
本发明米曲霉SWS1菌株,其18S r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通过blastn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分析,进一步证明该菌株从属于米曲霉。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米曲霉的培养方法,采用常规真菌培养基培养即可;培养时,取固体 平板中菌块,加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30℃,先摇瓶培养 12h转速180r/min;后静置培养24-36h。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蛋白胨0.5%-0.75%,葡萄糖3%-5%,MgSO4 0.75%-0.8%, NH4NO3 0.1%-0.15%,FeSO4 0.01%-0.03%,pH 6.5-7.2。固体平板培养基成分与发酵培养基 相同,只需再加入琼脂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米曲霉SWS1在降解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B1中的应用。 优选为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脱毒。本发明所述米曲霉SWS1菌株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成分为发酵胞外代谢产物,该产物是非诱导产生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31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爪哇棒束孢菌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蛹虫草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