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核DSP程序开发调试方法、程序文档及加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3991.3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2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敏;宋琦弘;李裕;羿昌宇;张海辉;段瀚林;朱海锋;张亦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9/50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杨慧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逻辑地址 多核DSP 私有空间 文档 程序开发 物理地址 核功能 芯片 调试 源代码文件 调试效率 映射关系 加载 融合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核DSP程序开发调试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由FPGA芯片对各DSP芯片进行芯片编号,获取DSP芯片内部各DSP核的核编号;第二步,根据DSP核在DDR中私有空间的逻辑地址划分DSP核在DDR中的物理地址,再将同一DSP芯片中各DSP核在DDR中私有空间的逻辑地址改为同一逻辑地址,建立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第三步,编写多核DSP程序文档,在多核DSP程序文档中通过芯片编号、核编号划分各DSP核的核功能,以及核功能在DDR私有空间中的逻辑地址。本发明将多个DSP核的代码融合在一个源代码文件,各个DSP核的功能通过核编号和芯片编号进行区分,提高了开发调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以下简称DSP)程序高效开发、调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中,雷达、电子战、通信、导航、识别等射频系统逐渐采用通用化、综合化的处理机完成信号与数据处理。处理机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以下简称FPGA)、DSP、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以下简称CPU)等处理器件,分别完成系统的时序控制、算法实现与状态管理,DSP通常承担整个信号处理机主要的运算工作,完成射频系统核处理算法的实现。多核DSP由于具有强大的定点、浮点运算能力,能够满足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程度提升带来的性能需求,已经基本取代单核DSP被广泛使用。
和单核DSP相比,多核DSP的开发过程更加复杂。多核DSP的处理核相互独立,通过内部总线和共享存储区域进行互连互通,可以并行执行功能。多核DSP的开发需要完成每个处理核的功能编写、调试和程序加载。以最常用的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以下简称TI)KeyStone架构多核DSP为例,开发过程为:
1.各个DSP核单独建立程序文档,进行功能实现与调试;
2.为了避免程序执行时多个核同时访问同一段内存,在DSP的共享存储空间中,需要为每个核划分私有内存空间,用于存放变量、数据段等;
3.对每个核的程序文档生成加载所需的映像文件,执行多核程序加载。
上述过程对于其他公司的多核DSP开发也是类似的,只是具体执行细节有所差别,但是在进行航空电子系统大型复杂多核DSP功能开发时,这种传统的开发方式具有重大缺陷。大型复杂功能通常需要拆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分配到多个DSP核或者多片DSP进行处理,传统开发方式需要维护太多DSP程序文档,十分不便。以雷达信号处理功能为例,由于数据量很大,通常需要使用多片多核DSP。如果使用4片8核DSP,采用传统开发方式,则需要建立至少32个DSP程序文档,这对于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多核DSP程序开发调试方法,解决多核DSP芯片传统开发方式的缺陷,提高开发效率,满足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功能需求,本发明基于地址重映射技术,采用单个DSP程序文档进行开发调试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多核DSP开发效率。
本发明的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核DSP程序开发调试方法,所述多核DSP程序应用于多核DSP系统,多核DSP系统包含一个以上的多核DSP芯片、DDR芯片、和一个FPGA芯片,为一个以上的多核DSP芯片配置一个FPGA芯片,为每片多核DSP芯片配置一个DDR芯片,多核DSP程序开发调试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FPGA芯片对各DSP芯片进行芯片编号,获取DSP芯片内部各DSP核的核编号;
第二步,根据DSP核在DDR中私有空间的逻辑地址划分DSP核在DDR中的物理地址,再将同一DSP芯片中各DSP核在DDR中私有空间的逻辑地址改为同一逻辑地址,建立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39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