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FID特征参数防伪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4600.X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6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江建军;邓洋;冉君;王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普什信息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7;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点 电连接 线圈面 桥面 防伪技术 射频芯片 特征参数 防伪 过桥 天线 产品包装材料 激光直接成型 产品外包装 硬件特征 初始化 贴标签 基材 装配 雕刻 标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特征参数防伪技术,包括以下步骤:设计RFID标签、确定RFID天线线圈直径、装配RFID标签和初始化RFID标签。其中,RFID标签包括结构A和结构B,所述结构A包括RFID天线线圈和线圈面连接点,所述RFID天线线圈通过线圈面连接点与结构B电连接;所述结构B包括射频芯片、天线过桥和过桥面连接点,所述射频芯片、天线过桥和过桥面连接点分别依次电连接,所述过桥面连接点与线圈面连接点电连接。本发明采用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将RFID标签直接雕刻在产品包装材料上,利用RFID标签硬件特征参数,可以做到对产品的绝对防伪。此外,无需以防转移贴标签的防伪形式,标签的基材为产品外包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特征参数防伪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面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越来越多,一些非法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从而牟取暴利。假冒伪劣商品出现严重影响这些名牌商品的信誉,其防伪追溯很具必要性。RFID 防伪追溯技术突破以往防伪追溯技术的思路,具有难以伪造性、易于识别性、信息反馈性、密码唯一性、密码保密性、使用一次性等特点。利用RFID技术防伪追溯,与激光防伪追溯、数字防伪追溯等相比,其优点在于:
1)每个标签有一个唯一的ID 号码,此唯一ID 是在制作芯片时写入ROM 中,无法修改、难以仿造;
2)无机械磨损,防污损;阅读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
3)数据安全方面除电子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采用多种安全算法实现安全管理;
4)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需经过多次的相互认证过程等。
目前市面上基于RFID溯源防伪的产品,基本利用具有不可复制的全球唯一ID,以及一些软件加密来实现防伪,但有很多不足:
1)RFID芯片会被回收重复利用;
2)低成本的、低加密方式的RFID芯片容易被破解;
3)防伪方式无法做到与硬件特征参数结合,产品完成生产制造后具有不可逆复制;
4)目前行业大都采用易碎标防转移模式,对双面胶以及被贴物要求较高,在有光油的包材上很难实现防转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RFID特征参数防伪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RFID标签:RFID标签包括结构A和结构B,所述结构A包括RFID天线线圈和线圈面连接点,所述RFID天线线圈通过线圈面连接点与结构B电连接;所述结构B包括射频芯片、天线过桥和过桥面连接点,所述射频芯片设置在天线过桥上,所述射频芯片电连接过桥面连接点,所述过桥面连接点与线圈面连接点电连接;
S2.确定RFID天线线圈直径:设计RFID天线线圈直径,使得RFID天线的中心频点在RFID标准协议内,并且在保证RFID标签良好的工作同时,使其个体存在特征差异;
S3.装配RFID标签:利用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将RFID标签的结构A和结构B分别雕刻在产品包装材料的两个部件上,RFID标签装配完成后,其状态不可重置和复制;
S4.初始化RFID标签:根据RFID标签的固有物理特性的差异,检测出相关特征参数,在RFID标签初始化过程中将这些参数写入到射频芯片内,当产品包装被打开时,整个RFID标签系统被破坏,从而达到防伪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RFID天线线圈与线圈面连接点的接触位置滑动可变,接触位置的改变会引起RFID标签中心频率的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RFID天线线圈直径在20毫米至30毫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普什信息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普什信息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46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读写一体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无线射频识别商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