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调节级喷嘴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6270.8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成;王峰;刘统章;付兴伟;徐巍;丁化文;刘子亘;宁德亮;张泰然;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D17/16 | 分类号: | F01D17/16;F01D9/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嘴 喷嘴叶片 内环体 外环体 蒸汽 半圆弧形 能量损失 压力级 护板 汽轮机调节 汽轮机 汽缸 转子 导流流道 工作效率 混合蒸汽 进汽弧段 使用寿命 周向设置 高压缸 鼓风 腔体 体内 | ||
一种新型调节级喷嘴,它涉及汽轮机用调节级喷嘴。本发明为解决汽轮机调节级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鼓风效应带来能量损失,减少级前汽缸以及转子等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调节级级后的混合蒸汽进入高压缸后续的压力级组时,蒸汽的能量损失使压力级组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调节级喷嘴,包括喷嘴叶片、喷嘴内环体、喷嘴外环体和蒸汽护板,喷嘴内环体处于喷嘴外环体内,多个喷嘴叶片周向设置在喷嘴外环体和喷嘴内环体所形成的半圆弧形孔内,多个喷嘴叶片之间形成导流流道,蒸汽护板为半圆弧形腔体,位于多个喷嘴叶片、喷嘴内环体和喷嘴外环体所形成的喷嘴进汽弧段的正下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轮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用焊接式调节级喷嘴。
背景技术
在汽轮机中调节级作为第一级承担较大的焓降,机组中调节级在各种工况下的效率对于整个装置的经济性、安全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船用汽轮机中,为了适应机组的多工况调节特性,同时克服调节级自身小展弦比、端部二次流损失大的缺陷,通常会在机组中设置带有一定部分进汽度的调节级。当汽轮机处于常用工况时,蒸汽流过调节级,由于部分进汽的存在会产生鼓风摩擦损失,降低调节级的作功能力。而当汽轮机处于额定工况时,依据某些船用汽轮机自身的结构特点,大部分蒸汽直接由外部阀门进入调节级汽室后与少部分流过调节级的蒸汽混合进入高压缸后续压力级组,在这个过程中调节级会产生更严重的鼓风效应,从而产生更大的鼓风损失,鼓风损失是当叶轮转至没有喷管叶栅的喷嘴非进汽弧段时,动叶片不进行蒸汽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工作,而是像鼓风机那样,将那些不工作的蒸汽从一侧鼓到另一侧,从而消耗了蒸汽的能量,同时两股蒸汽在调节级级后腔室混合再进入高压缸后续的压力级组时,蒸汽的能量损失也会使得压力级组的工作效率降低。当动叶片旋转时,喷嘴非进汽弧段后的蒸汽与旋转的动叶片摩擦产生热量,当流过的低温蒸汽不足以冷却级内鼓风摩擦带来的温升时,就会减少级前汽缸以及转子等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汽轮机中带有部分进汽度的调节级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鼓风摩擦效应带来能量损失会降低级的作功能力,并且在额定工况时鼓风摩擦损失造成的级内温升会减少级前汽缸以及转子等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调节级级后的混合蒸汽进入高压缸后续的压力级组时,蒸汽的能量损失使压力级组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进而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能避免鼓风效应和减少鼓风摩擦损失的新型调节级喷嘴。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新型调节级喷嘴包括包括多个喷嘴叶片、喷嘴内环体和喷嘴外环体;喷嘴内环体处于喷嘴外环体内,多个喷嘴叶片周向设置在喷嘴外环体和喷嘴内环体所形成的半圆弧形孔内,多个喷嘴叶片之间形成导流流道,喷嘴外环体和喷嘴内环体固定在汽缸壳体上,多个喷嘴叶片、喷嘴内环体和喷嘴外环体形成喷嘴进汽弧段;所述的新型调节级喷嘴还包括蒸汽护板,蒸汽护板为半圆弧形腔体,蒸汽护板位于喷嘴进汽弧段正下方,蒸汽护板的腔体处于喷嘴进汽弧段的出汽测,蒸汽护板固定在汽缸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的蒸汽护板为折板,蒸汽护板包括固定片、弧形横板和弧形护板,固定片的下端与弧形横板长度方向的一个弧形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护板长度方向的下端边缘与横板长度方向的另一个弧形边缘垂直固定连接,蒸汽护板上的固定片通过沉头螺钉与汽缸壳体进行固定,固定片所固定的汽缸壳体表面、弧形横板和弧形护板形成一个腔体;转子处于非进汽弧段的部分动叶片处于蒸汽护板的空腔中。
优选地,所述的新型调节级喷嘴还包括隔离桥架,隔离桥架设置在多个喷嘴叶片之间,形成喷嘴叶片组。
优选地,所述的新型调节级喷嘴还包括定位销,蒸汽护板上的固定片通过定位销与汽缸壳体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6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压汽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循环涡轮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