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析DBDS与DBS对铜绕组腐蚀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6928.5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1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莎;刘志鹏;徐程;刘国成;谢云龙;黄太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C10/00 | 分类号: | G16C10/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析 dbds dbs 绕组 腐蚀 性能 方法 | ||
1.一种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DBDS与DBS对铜绕组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分子模拟软件内建立Cu(110)表面、Cu(110)/DBDS复合模型以及Cu(110)/DBS复合模型;
步骤2: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对步骤1中的Cu(110)/DBDS复合模型以及Cu(110)/DBS复合模型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完成后可以得到Cu(110)/DBDS和Cu(110)/DBS的功函变化;
步骤3:在步骤2的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对Cu(110)/DBDS复合模型以及Cu(110)/DBS复合模型进行能量优化,完成后计算DBDS与DBS的吸附能;
步骤4:以DND为基组,泛函数设为广义梯度近似GGA,对DBDS分子与DBS分子进行结构优化,在结构优化后的模型上进行能量优化,计算得到前线轨道分布和前线轨道能量值,分析DBDS分子与DBS分子的稳定性;
步骤5:在Cu(110)/DBDS体系和Cu(110)/DBS体系结构和能量优化的基础上,对电荷分布进行分析,分析DBDS分子与DBS分子与铜的反应活性,即可完成DBDS与DBS对铜绕组腐蚀性能的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DBDS与DBS对铜绕组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函变化的计算公式如式(1)、式(2)所示:
ΔΦ1=ΦDBDS+Cu(110)-ΦCu(110) (1)
ΔΦ2=ΦDBS+Cu(110)-ΦCu(110) (2)
式(1)中ΦDBDS+Cu(110)表示DBDS/Cu(110)体系的功函,ΦCu(110)代表Cu(110)表面的功函数;式(2)中ΦDBS+Cu(110)表示DBS/Cu(110)体系的功函,ΦCu(110)代表Cu(110)表面的功函数;
ΔΦ1、ΔΦ2分别为Cu(110)/DBDS和Cu(110)/DBS的功函变化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DBDS与DBS对铜绕组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结构优化的条件为收敛精度控制为2×10-5eV/atom,原子内敛力小于0.1Gpa,倒易空间平面波截断能设置为350eV,布里渊区积分采用Monkhorst-Pack形式的K点方法,K点设为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DBDS与DBS对铜绕组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计算吸附能如式(3)、式(4)所示:
Eads1=EDBDS+Cu(110)-EDBDS-ECu(110) (3)
Eads2=EDBS+Cu(110)-EDBS-ECu(110) (4)
其中EDBDS+Cu(110)为吸附分子DBDS与Cu(110)表面的总能量;
EDBS+Cu(110)代表DBS与Cu(110)表面的总能量;
EDBDS、EDBS是分别将DBDS、DBS分子放入一个的立方盒子计算出来的能量;ECu(110)代表纯Cu(110)表面的能量;
Eads1、Eads2分别为DBDS与Cu以及DBS与Cu的吸附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DBDS与DBS对铜绕组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采用所述的前线轨道分布得出两前线轨道能量差以及电负性;所述的两前线轨道能量差为ΔE=ELUMO-EHOMO,其中,ELUMO为DBDS与DBS的最低未占轨道能量;EHOMO为DBDS与DBS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所述的电负性χ可由下式表示:χ=(I+A)/2,式中I=-EHOMO;A=-ELUM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69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