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振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8287.7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西幸二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能够抑制偏振板的切口部的裂纹。偏振板(7)的制造方法具备:制作第一层叠体(107)的工序,所述第一层叠体(107)包含膜状的偏振片(8)和重叠于偏振片(8)的至少一个光学膜(3、5、9、13);通过第一层叠体(107)的冲压,制作形成有凹状的切口部(7C’)的第二层叠体(7’)的工序;以及,对位于切口部(7C’)内侧的角部(7CL)进行研磨,从而使角部(7CL)的曲率半径(RL)减少的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偏振板是构成液晶电视、有机EL电视或智能手机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部件之一。偏振板具备膜状的偏振片和重叠于偏振片的光学膜(例如保护膜)。从图像显示装置的设计方面的理由出发,有时在偏振板的端部形成切口部(cut-out portion)。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液晶的注入口而在偏振板的端部形成切口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53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本发明人等的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冲压加工而对偏振板形成切口部时,位于切口部内侧的角部(corner)容易形成裂纹(crack)。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偏振板切口部的裂纹的偏振板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所述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具备:制作第一层叠体的工序,所述第一层叠体包含膜状的偏振片和重叠于偏振片的至少一个光学膜;通过第一层叠体的冲压,制作形成有凹状切口部的第二层叠体的工序;以及,对位于切口部内侧的角部进行研磨,从而使角部的曲率半径减少的工序。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中,在角部被研磨之前,从第二层叠体的层叠方向观察的角部可以为大致曲线状,且角部的曲率半径可以为RL,在角部被研磨之后,从第二层叠体的层叠方向观察的角部的曲率半径可以为RS,RL可以大于Rs。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中,可以利用立铣刀(endmill)对角部进行研磨。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中,第二层叠体可以具有不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正交的第一端部,切口部可以形成于第一端部。换言之,在制作第二层叠体的工序中,可以将第一端部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调整至0°以上且低于90°。进而,第二层叠体可以具有位于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切口部可以从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延伸,切口部的延伸方向E可以不平行于吸收轴线A。换言之,在制作第二层叠体的工序中,可以将切口部的延伸方向E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调整至大于0°且为90°以下。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中,第二层叠体可以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切口部可以形成于第一端部,切口部可以从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延伸,切口部的延伸方向E可以不平行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换言之,在制作第二层叠体的工序中,可以将切口部的延伸方向E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调整至大于0°且为90°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抑制偏振板切口部的裂纹的偏振板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层叠体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中的(a)是被研磨前的第二层叠体的俯视图,图2中的(b)是图2中的(a)所示的第二层叠体的变形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8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片
- 下一篇:一种可以产生强圆二色性的微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