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8504.2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劲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老化测试装置 老化测试 输送链轮 移栽装置 从动轴 老化测试设备 工位支撑 驱动轴 链条 测试计算机 多工位检测 传动连接 电动工具 链轮组件 全自动化 人工作业 上料工位 通信连接 下料工位 旋转工位 转台工位 长产品 环向 衔接 替代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包含老化测试装置以及移栽装置,老化测试装置的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均衔接布置有移栽装置,老化测试装置和移栽装置均与测试计算机通信连接;老化测试装置包含驱动轴、从动轴以及输送链轮,驱动轴通过链轮组件与从动轴传动连接,从动轴上安装输送链轮,输送链轮上配合有环向运行的链条,链条上布置有工位支撑板,工位支撑板上设有转台工位单元。实现全自动化老化测试作业,替代人工作业,老化测试装置的旋转工位多工位检测,显著提高了效率,节省了空间,可满足多种电动工具产品的老化测试需求,解决较大较长产品的老化测试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属于自动化测试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仪器设备的老化测试,是流水线作业仪器组装后检测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对设备的老化测试,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机器实现半自动化测试,且半自动化测试多为立式检测,适用于小型工具侧测试,如电钻等,不能满足较大、较长、较重工具的全自动检测,如割草机、吸尘器等设备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特点是:包含老化测试装置以及移栽装置,所述老化测试装置的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均衔接布置有移栽装置,老化测试装置和移栽装置均与测试计算机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其中,所述移栽装置包含机台、导向轴以及水平运动模组,导向轴竖立安装于机台上,导向轴上套置有滑动块,一升降运动机构与滑动块驱动连接,可驱动其沿导向轴上下升降运动,所述水平运动模组包含大理石底座、直线导轨、连接板和控制连接板运动的伺服电机,直线导轨和伺服电机安装于大理石底座上,连接板置于直线导轨上,伺服电机与连接板驱动连接,控制连接板沿直线导轨水平运动,大理石底座连接于滑动块上,连接板上安装有撑板,撑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定位模具的定位轴。
进一步地,上述的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其中,所述升降运动机构为气缸,气缸的缸座固定于机台上,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动块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其中,所述大理石底座上安装有光栅尺,导向轴上安装有光栅尺。
进一步地,上述的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其中,所述大理石底座上安装有限位缓冲器,位于直线导轨的端部;导向轴上安装有限位缓冲器,位于导向轴的端部。
进一步地,上述的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其中,所述老化测试装置包含驱动轴、从动轴以及输送链轮,所述驱动轴通过链轮组件与从动轴传动连接,从动轴上安装输送链轮,输送链轮上配合有环向运行的链条,链条上布置有工位支撑板,工位支撑板上设有转台工位单元。
进一步地,上述的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其中,所述工位支撑板上装有电刷,工位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环形状铜排,电刷与铜排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的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其中,所述转台工位单元通过固定轴连接在工位支撑板上,转台工位单元上设有用于对定位模具定位的定位轴。
进一步地,上述的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其中,所述转台工位单元上设有用于给定位模具供电并反馈电流的集电子组件。
进一步地,上述的全自动卧式老化测试设备,其中,所述转台工位单元上安装有凸轮轴承随动器,凸轮轴承随动器置于其一侧的环形导向限位槽中,可沿其环形移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劲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劲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8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