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同步整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8897.7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7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钱钦松;许胜有;刘琦;孙伟锋;陆生礼;时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玉玮<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激变换器 钳位 同步整流管 整流控制系统 自适应同步 关断状态 微控制器 关断 副边同步整流管 信号处理电路 自适应控制 电路成本 调试难度 分时复用 检测结果 开启状态 控制电路 控制系统 输出波形 硬件资源 栅驱动器 直接检测 状态检测 比较器 时间段 采样 振荡 导通 | ||
1.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同步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和栅驱动器,所述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接源钳位反激变换器副边同步整流管的漏源两端电压Vds,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接至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电路,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接至栅驱动器的输入端,栅驱动器的输出端接至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副边同步整流管的栅极;其中,
所述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控制单元和PWM定时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和PWM定时器为微控制器内部实际的硬件功能模块,所述计数器、寄存器和控制单元为以微控制器为硬件基础而实现的软件功能模块,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输出的第一感测电压信号接至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输出的第二感测电压信号接至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均接至控制单元,第一比较器的输出信号A接至寄存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比较器的输出信号B接至计数器的输入端,计数器记录第二比较器输出端信号B的高低电平变化次数N,计数器的输出信号N接至寄存器的第二输入端;寄存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接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接至PWM定时器;PWM定时器的输出信号接至栅驱动器;
在每个工作周期的同步整流管开启状态检测时间段内,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信号为控制单元提供的第一阈值Vt1,反相输入信号为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提供的第一感测电压信号VSR1;
在每个工作周期的同步整流管关断状态的检测时间段内,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信号为控制单元提供的第二阈值Vt2,反相输入信号为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提供的第一感测电压信号VSR1;第一比较器的输出信号为A;
在每个工作周期的同步整流管关断状态的检测时间段内,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信号为控制单元提供的第三阈值Vt3,反相输入信号为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提供的第二感测电压信号VSR2;第二比较器的输出信号为B;该信号B作为计数器的输入信号,计数器输出信号B的电平翻转次数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同步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工作周期的不同状态检测时间段内分时复用第一比较器:在每个工作周期的同步整流管开启状态检测时间段内,第一比较器用于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副边同步整流管开启状态的检测;在每个工作周期的同步整流管关断状态的检测时间段内,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共同用于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副边同步整流管关断状态的检测。
3.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同步整流控制方法,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实现,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工作周期的同步整流管开启状态检测时间段内,对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副边同步整流管当前周期的开启状态进行检测和逻辑判断,具体如下:
当第一感测电压信号VSR1小于第一阈值Vt1时,第一比较器的输出信号A为高电平,据此判断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副边同步整流管当前处于开启状态;
当第一感测电压信号VSR1大于等于第一阈值Vt1时,第一比较器的输出信号A为低电平,据此判断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副边同步整流管当前处于关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88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C-DC隔离变换电路和控制方法
- 下一篇:信号传输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