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东北苦菜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9311.9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何俊;姚广哲;欧阳慧子;常艳旭;马文娟;贾琪;沈家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张函;刘继富 |
地址: | 30019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东北 苦菜中 化学成分 含量 测定 方法 | ||
1.一种东北苦菜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所述化学成分包括绿原酸、异槲皮苷、木犀草苷、木犀草素及咖啡酸;所述方法包括:
(1)建立5种化学成分的标准曲线;
分别精密称取绿原酸、咖啡酸、异槲皮苷、木犀草苷及木犀草素对照品,用第一溶剂溶解,制成具有已知浓度的各对照品储备液;
分别精密吸取5种对照品储备液并将其混合,配制成具有已知浓度的5种化学成分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
用第二溶剂将所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稀释成一系列分别具有不同已知浓度的5种化学成分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在相同的预设色谱条件下,将体积V1的各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获得各浓度混合对照品溶液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图;
以各混合对照品溶液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各化学成分的色谱峰峰面积为纵坐标,以各化学成分的浓度为横坐标,分别建立各化学成分的标准曲线;
(2)获得供试品溶液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图;
将质量为M的东北苦菜供试品,用体积V2的第三溶剂进行超声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在与以上(1)步骤中相同的预设色谱条件下,取体积V1供试品溶液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获得供试品溶液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图;
(3)确定供试品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
根据供试品溶液超高效液相色谱图中5种化学成分各自的色谱峰峰面积,和已建立的各化学成分的标准曲线,分别读出5种化学成分各自的浓度C1,并按照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出供试品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
其中,所述预设的色谱条件包括:
色谱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的固定相;流动相:A相为0.01%~1%磷酸-水,B相为乙腈;梯度洗脱;
所述第一溶剂、第二溶剂及第三溶剂分别独立地选自甲醇水溶液或甲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用第二溶剂将所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稀释成3~8个具有不同已知浓度的5种化学成分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在所得的各混合对照品溶液中,绿原酸的浓度为1~125μg/mL、咖啡酸的浓度为0.4~50μg/mL、异槲皮苷的浓度为1~125μg/mL、木犀草苷的浓度为0.8~100μg/mL、木犀草素的浓度为0.4~50μg/m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东北苦菜供试品的质量M与第三溶剂的体积V2的比值为(1:80~120)g/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动相中A相为0.05%~0.5%磷酸-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动相中A相为0.1%磷酸-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色谱条件还包括:柱温:30~40℃;流速:0.05~0.15mL/分钟;进样量:1.5~2.5μL;检测波长:0-15分钟为327nm,15-50分钟为360n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温:35℃;流速:0.1mL/分钟;进样量:2μL。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洗脱具体为:A相占流动相的体积百分比在下述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0–8分钟,90%–81.5%;8–20分钟,81.5%–81.3%;20–25分钟,81.3%–81.3%;25–35分钟,81.3%–60%;35–40分钟,60%–40%;40–50分钟,40%–25%。
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第二溶剂及第三溶剂均为甲醇。
1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第二溶剂和第三溶剂分别为体积分数不低于85%的甲醇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931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饱和化合物固相微萃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二级热解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