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的纳米凝胶多糖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1642.6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2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琳;舒蒙;姚晓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6;A61K47/42;A61K33/26;A61P3/02;A61P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纳米 凝胶 多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的纳米凝胶多糖铁的制备方法,属于多糖铁制备领域。本发明基于λ‑卡拉胶铁与三价铁离子的特异性结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级凝胶微球,通过搅拌滴入法制备的多糖铁纳米凝胶微球,呈现出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并显著降低了铁离子的细胞毒性;同时对凝胶微球进一步进行表面疏水化修饰,提高了多糖铁粉末的储存稳定性,以及其胃肠道水解稳定性,为开发新型铁强化剂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且制备的λ‑car‑Fe3+复合物能够隔绝水分,抑制褐变,大大改善了贮存稳定性和胃肠水解稳定性,作为一种安全的铁强化剂将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糖铁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的纳米凝胶多糖铁的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改善多糖铁分散性和储存稳定性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铁是人体最重要的矿物质之一,是制造血红素和肌血球素的主要元素。据WHO报道,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4-14周岁儿童和孕妇患有贫血,而大部分贫血症是由于铁缺乏引起的。由于膳食中铁含量不足、吸收不良以及铁元素的过度损失,缺铁性贫血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全球营养疾病。口服补铁剂是治疗和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方法。但是,常用口服补铁剂存在很多弊端,如在消化道内易与植酸等阴离子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矿物盐,这些盐类不易被吸收,且生物利用度低;而亚铁盐类性质不稳定,极易被氧化,从而影响食品的感官品质;也可导致患者产生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发易于吸收、副作用小、感官品质好的铁强化剂是非常必要的。
最新研究表明,大分子与铁离子螯合形成的铁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与硫酸亚铁相当,是一种有潜力的铁强化剂。以多糖铁为代表的大分子螯合铁,在生理条件下呈现高铁含量的无毒形式,可作为铁补充剂有效治疗缺铁性贫血。铁纳米颗粒也是一类前景广阔的补铁基质,但其易氧化聚集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卡拉胶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多糖,作为凝胶剂、稳定剂、增稠剂等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卡拉胶能与金属离子特异性结合,形成凝胶。就与离子的特异性结合而言,一价金属离子(K+、Rb+、Cs+)能与卡拉胶重复单元中含有1个硫酸酯基团的κ-卡拉胶发生特异性结合;二价金属离子(Ca2+)能与重复单元中含有2个硫酸酯基团的τ-卡拉胶发生特异性结合;三价铁离子(Fe3+、Al3+)能与重复单元中含有3个硫酸酯基团的λ-卡拉胶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弱凝胶。因此,在此基础上,研究λ-卡拉胶螯合铁的制备方法,旨在制备出一种分散性和稳定性好的新型多糖铁复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多糖铁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磁力搅拌下,将一定量的氯化铁母液滴入到λ-卡拉胶母液中,形成纳米凝胶微球;并进一步在纳米凝胶λ-car-Fe3 +微球进行表面疏水化修饰,将zein沉积在纳米凝胶微球表面,使其具备良好储存稳定性和胃肠水解稳定性,提高了卡拉胶铁复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一种稳定的纳米凝胶多糖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λ-卡拉胶样品分散于超纯水中并在70-90 ℃下搅拌1 h,得到质量浓度为1.0-4.0% 的λ-卡拉胶母液;加热温度优选为75-85 ℃,λ-卡拉胶母液的浓度优选为2.0-3.0%;
(2)在磁力搅拌下,配置FeCl3母液并将其滴加到步骤(1)的λ-卡拉胶母液中,然后加水使λ-卡拉胶溶液的质量终浓度为0.5-2%,FeCl3的终浓度为1-20mM,调节pH至2.0-2.5,磁力搅拌过夜,过夜后离心、水洗,获得λ-car-Fe3 +凝胶微球分散液,保存备用;
或:过夜后离心、水洗、真空冷冻干燥,获得固体样品,保存备用;
所述的磁力搅拌转速为500-1200 rpm,优选500-800 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16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原酸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槲皮素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