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吸声材料与共振结构并联的混合吸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1875.6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2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贺岩松;李伟;张志飞;徐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62 | 分类号: | G10K11/162;G10K11/172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吸声材料 共振 结构 并联 混合 吸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多孔吸声材料与共振吸声结构并联的宽频混合吸声结构,其吸声频带较多孔吸声结构宽,具有更好的吸声效果,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低频高吸声效果位置。这种并联混合吸声结构包括多孔吸声材料与共振吸声结构,由于是将共振吸声结构嵌入多孔吸声材料内部,因此整个吸声结构在厚度上没有变化。共振吸声结构对低频有着很好的吸声效果,可通过并联多个不同共振频率的共振吸声结构在低频产生多个吸声峰值,整个并联混合吸声结构既能在中高频保证多孔吸声材料良好的吸声性能,又能在低频有良好的吸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声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航空、航海、车辆以及建筑、在宽频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吸声系数的高效吸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航空、航海、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噪声污染问题愈发明显。目前,在这些领域用以降噪的措施主要是在声音的接受面敷设吸声材料吸收声波能量。
现有的吸声结构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具有如下不足:
1〕具有特定的吸声频率范围;例如,吸声频率范围分位于中高频段,而对低频声反应相对迟钝;
2〕吸声频带较窄,在峰值以外的吸声效果下降明显
3〕防火、防腐、防潮灯等性能较差且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应用时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
4〕未避免3〕所述问题,而采用的一些新材料成本较高,使用还不普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吸声材料与共振结构并联的混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多孔吸声材料、共振腔和插入管组成混合吸声结构。
所述多孔吸声材料为中空的圆柱体。该中空的圆柱体具有圆柱体内腔。该中空的圆柱体一端为敞口端、另一端为圆形的底面。
所述共振腔是与多孔吸声材料的内腔匹配的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套在共振腔外部。所述共振腔一端是与敞口端平齐的开口端、另一端是与共振腔底部接触的底端。
敞口端和开口端固定在壁面上。
所述多孔吸声材料的底面的中央具有一个通孔。所述共振腔的底端亦具有一个与底面上的通孔匹配的通孔。所述的通孔供插入管穿入。所述插入管为两端敞口的圆柱形管。所述插入管一端插入共振腔中、另一端与底面平齐。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调整插入管长度与直径,实现调节低频的吸声频带。多孔吸声材料的圆柱体高度为70mm;共振腔的深度为50mm;插入管直径为20mm,长度为20~65mm。
进一步,一种多孔吸声材料与共振结构并联的混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多孔吸声材料、若干共振腔和若干插入管组成混合吸声结构。
所述多孔吸声材料为长方体。长方体一端为下端面、另一端为上端面。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内部具有若干个圆柱体中空内腔。这些中空内腔的出口在所述下端面。
所述共振腔是与多孔吸声材料的内腔匹配的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共振腔的数量与多孔吸声材料的内腔数量相同。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套在共振腔外部。所述共振腔一端是与所述下端面平齐的开口端、另一端是与共振腔底部接触的底端。
所述混合吸声结构安装在壁面上。所述下端面和开口端固定在壁面上。所述多孔吸声材料的上端面具有与共振腔数量相同的通孔。每个共振腔的底端亦具有一个与上端面上的通孔匹配的通孔。所述的通孔供插入管穿入。
所述插入管为两端敞口的圆柱形管。所述插入管的数量与共振腔数量相同。每一个插入管一端插入共振腔中、另一端与底面平齐。
所述多孔吸声材料由孔隙率为0.75~0.90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
发明的并联混合吸声结构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18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彩的LED风铃
- 下一篇:一种声学超表面结构及声学天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