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2366.5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6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史丛丛;丁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三角洲(江苏)塑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49/00 | 分类号: | C08L49/00;C08K5/29;C08K5/3492;C08L23/08;C08K5/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王健 |
地址: | 2154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聚合物 交联 度敏化剂 | ||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所述交联敏化剂由组分A和组分B混合而成,所述组分A:组分B的质量比为1:0.1~10,其中组分A符合下述结构通式(1):其中X为炔丙基,n=2~15,组分A的重均分子量为2200;所述组分B为三烯丙基异氰酸酯、三甲代烯丙基异氰酸酯、三烯丙基氰酸酯、三甲代烯丙基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在含氟聚合物加工温度下不易自聚,挥发性低,可以提高产品稳定性,不易挥发,不易自聚,且加工过程中发现,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交联敏化剂的样品,发烟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联敏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
背景技术
含氟聚合物在射线辐照下交联和降解同时发生,必须加入交联敏化剂才能在常温下获得高的交联度。目前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主要由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三烯丙基氰酸酯(TAC)等。但是由于含氟聚合物的加工温度基本都在200℃以上,而TAIC、TAC熔点低,在含氟聚合物的加工温度下挥发性很大,或已自聚,使得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而且会影响产品稳定性。
因此提供一种在含氟聚合物加工温度下不易自聚、挥发性小的适用于含氟聚合物的辐照交联敏化剂,是非常值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去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该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解决了当前含氟聚合物用交联敏化剂在含氟聚合物加工温度下易自聚、挥发性大,产生大量有毒烟雾,产品稳定性差的问题,其含氟聚合物加工温度下不易自聚,挥发性低,可以提高产品稳定性,不易挥发,不易自聚,且加工过程中发现,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交联敏化剂的样品,发烟量小,样品颜色白泽,辐照后不变色,产品稳定性非常好。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敏化剂由组分A和组分B混合而成, 所述组分A:组分B的质量比为0.5:1,其中组分A符合下述结构通式(1):
(1) ;
其中X为炔丙基,n=2~15,组分A的重均分子量为2200;
所述组分B为三烯丙基异氰酸酯、三甲代烯丙基异氰酸酯、三烯丙基氰酸酯、三甲代烯丙基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发明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其在含氟聚合物加工温度下不易自聚,挥发性低,可以提高产品稳定性,不易挥发,不易自聚,且加工过程中发现,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交联敏化剂的样品,发烟量小,样品颜色白泽,辐照后不变色,产品稳定性非常好。
2. 本发明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由于A和B对含氟聚物的增塑效果不同,可以通过调节A和B的比例,一定程度上改变交联含氟聚合物的加工性能。由于组份A的粘度较大,会降低含氟聚合物的熔指;而组份B对含氟聚合物有很好的增塑作用,可以提高含氟聚合物的熔指,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本发明所述交联敏化剂中A和B的比例,来改变含氟聚合物的熔指,从而改变其加工性能。
3. 本发明应用于含氟聚合物的高交联度敏化剂,,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交联含氟聚合物组合物的力学性能,即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原因分析认为:由于本发明所述交联敏化中A组份是长链大分子,因此用于含氟聚合物,交联后形成的交联网络的网格比较大,所以其断裂伸长率会相对较大;组份B是小分子单体,分子链短,因此用于含氟聚合物,交联后形成的交联网络的网格比较小,所以其断裂伸长率会相对较小,强度较大。因此本发明所述交联敏化剂中组份A和组份B的比例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含氟聚合物交联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三角洲(江苏)塑化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三角洲(江苏)塑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2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