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秸秆回收利用的造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92779.3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2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兴源草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0 | 分类号: | B01J2/20;C10L5/44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郑松林 |
地址: | 236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杆 转轴 造粒 按压 装料 秸秆回收 造粒装置 按压块 活塞板 挡块 集料 套筒 下料 防护罩 秸秆造粒设备 弹簧连接 滑动连接 内部固定 皮带连接 循环加工 转轴连接 按压轮 配重块 下料斗 滚轮 电机 堵塞 | ||
本发明涉及秸秆造粒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秸秆回收利用的造粒装置,包括装料部分、按压部分和下料部分;所述装料部分包含下料斗、防护罩、造粒滚轮和集料孔;所述按压部分包含按压轮、连杆和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的内部固定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通过皮带连接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电机;所述下料部分包含活塞板,且所述活塞板的侧部固定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端部通过挡块固定第一限位杆,且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杆均滑动连接于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与所述挡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内部放置配重块。本发明实现造粒,不但实现循环加工,而且造粒数量多,效率高;另外集料孔内部不易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秸秆造粒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秸秆回收利用的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秸秆压制成颗粒作为燃料是秸秆回收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秸秆造粒采用造粒机进行,如专利号为CN201520580860.7提出的植物秸秆造粒机;其主要能够利用切削刀对大颗粒进行粉碎研磨,同时利用向一级造粒仓和二级造粒仓内输入高速风将经研磨的颗粒进行分离筛选输出,实现植物秸秆造粒以及分级。
这种造粒装置,造粒效率低,无法实现循环生产,不便于使用于生产线中,同时该造粒机,下料不完全,造粒孔内部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秸秆回收利用的造粒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一种用于秸秆回收利用的造粒装置,包括装料部分、按压部分和下料部分;所述装料部分包含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固定防护罩,且所述防护罩紧密贴合造粒滚轮;所述防护罩连通所述下料斗和所述造粒滚轮,且所述造粒滚轮的外侧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集料孔;所述按压部分包含按压轮,所述按压轮的外侧呈环形阵列等距固定有与所述集料孔数量相同的连杆,且所述连杆的侧部固定按压块;所述按压块配合连接所述集料孔,且所述按压块的内部固定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通过皮带连接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电机;所述下料部分包含活塞板,所述活塞板滑动连接于所述集料孔的内部,且所述活塞板的侧部固定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端部通过挡块固定第一限位杆,且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杆均滑动连接于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与所述挡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二转轴的内部放置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下料斗的顶部固定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的中心处安装气动杆;所述气动杆的底部固定压板,为了便于通过所述气动杆的按压实现加快进料。
优选的,所述按压轮、所述造粒滚轮采用直径和长度相同的圆柱形结构,且所述造粒滚轮的底部安装输送带,为了便于原料的输出。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侧等距固定有若干个毛刷,且所述第二限位杆、所述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到所述造粒滚轮外侧的距离相同。
优选的,所述集料孔的直径与圆盘形结构的所述活塞板的直径相同,且所述集料孔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造粒滚轮、所述第二转轴均采用空心的结构,且所述第二转轴的内部滚动连接所述配重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兴源草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兴源草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27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