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型成像镜片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4278.9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7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蔡斐欣;黄靖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18 | 分类号: | G02B1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戴广志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镜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型成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平板元件,为玻璃材质;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藉以有效搜集大角度的光线,而令薄型成像镜片组在极短物距内接收更大范围的影像与达成辨识功效,同时有助于缩减被摄物与薄型成像镜片组的距离,可有效缩小体积,维持其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片组,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薄型成像镜片组。
背景技术
以每个生物独有的生物特征作为根据的生物辨识(Biometric)系统,因其具有唯一性、普遍性、永久性、可测性、方便性、接受性、及不可欺性等,因此常被使用在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行动装置上,甚至亦可使用在未来的电子装置上。然而,目前行动装置所搭配的生物辨识系统多采用电容原理,其虽然可以降低生物辨识系统所需的体积,但是电路结构过于复杂,使得制造成本过高,相对的产品单价也偏高。
目前虽然有利用光学成像原理的传统生物辨识系统,如指纹辨识、静脉辨识等,但传统生物辨识系统存在体积过大的问题,使得搭载有生物辨识系统的电子装置不易小型化,也更不易携带。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成像镜片组,可以作为生物辨识系统之用并可搭载在电子装置上,使该电子装置可小型化以便于携带即是目前急欲克服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薄型成像镜片组,尤指一种有助于缩减被摄物与薄型成像镜片组的距离,可有效缩小体积,维持其小型化的薄型成像镜片组。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成像镜片组,尤指一种有效搜集大角度的光线,而令薄型成像镜片组在极短物距内接收更大范围的影像与达成辨识功效的薄型成像镜片组。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一种薄型成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平板元件,为玻璃材质;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其中该薄型成像镜片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两片,该薄型成像镜片组中最大视场角为FOV,一被摄物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OTL,该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90度FOV130度;2毫米OTL5毫米;0.001|f/(f1×f2)|1.5。
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800f1/f2-0.85。藉此,使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的屈折力配置较为合适,可有利于获得广泛的画角(视场角)且减少系统像差的过度增大。
较佳地,其中该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6f/f1-0.0001。藉此,可平衡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屈折力配置,以有效修正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像差,同时降低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敏感度。
较佳地,其中该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3f/f21.5。藉此,可平衡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屈折力配置,以有效修正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像差,同时降低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敏感度。
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并满足下列条件:-0.9f1/R14.6。藉此,可让第一透镜进一步展现形状较平、面积较大的特征,更有助于入射光线的调控,特别对于大视角的入射光线。
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并满足下列条件:-2.5f1/R22.8。藉此,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较合适,有助于缩短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总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42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