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4350.8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3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宇;许志强;林海;邓燕飞;李旭光;陆全平;潘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瞿网兰 |
地址: | 21001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华 绒螯蟹 性早熟 性状 显著 相关 snp 应用 | ||
1.一种预测中华绒螯蟹性早熟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所述的SNP位点GG基因型中华绒螯蟹个体出现性早熟性状的风险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从而预测中华绒螯蟹性早熟风险;所述的SNP位点位于SEQ IDNO.5所示中华绒螯蟹Vg基因片段的第46bp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不同中华绒螯蟹个体的基因组DNA,采用以PCR为基础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对不同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所述的SNP位点GG基因型中华绒螯蟹个体出现性早熟性状的风险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从而预测中华绒螯蟹性早熟风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R-RFLP中使用的PCR上游引物为SEQ ID NO.1,下游引物为SEQ ID NO.2;使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为MboI限制性内切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不同中华绒螯蟹个体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含有所述SNP位点的基因片段,通过直接测序获得所述SNP位点的序列,从而预测中华绒螯蟹性早熟风险;其中PCR扩增上游引物为SEQ ID NO.1,下游引物为SEQ ID NO.2。
5.用于检测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SNP位点的PCR引物,其特征在于上游引物为SEQ IDNO.1,下游引物为SEQ ID NO.2。
6.权利要求5所述的PCR引物在预测中华绒螯蟹性早熟风险和/或中华绒螯蟹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7.一种预测中华绒螯蟹性早熟风险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5所述的PCR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43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