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效去除染料功能的野生茅草菇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4425.2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3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喜;程小度;金忆文;赵锦;陈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02F3/34;C12R1/645;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效 去除 染料 功能 野生 茅草 菌丝体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去除染料功能的野生茅草菇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对一种目前尚不能人工驯化栽培的野生茅草菇菌丝体进行固体及液体发酵培养,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控制,将液体发酵培养得到的茅草菇菌丝体用于染料去除研究,表明其具有高效的染料去除能力,两天后的染料脱色率接近百分之百。本发明茅草菇菌丝体具有广阔的应用研究价值,对工业生产废水诸如纺织废水、造纸废水中的染料去除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染料脱色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高效去除染料功能的野生茅草菇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染料是现代印染、纺织及造纸行业中应用广泛的活性物质,在现代化工及日用品生产中也被大量使用,然而染料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负荷,即污染问题,特别是对水体资源的污染。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染料或染料中间体直接或间接的排入水体,而大部分染料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对人体健康和生物链的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而如何处理体积庞大的工业染料废水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目前,处理染料废水有三大类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吸附法、萃取法、膜分离法及磁分离法等。例如活性炭吸附法,其成本低廉、脱色效率显著,适合于小体积规模的染料废水处理,但该法只是将染料分子吸附在吸附剂上,仍需后续处理。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化学混凝法、电化学法及高级氧化法等。例如臭氧氧化法,其具有氧化能力强、降解速率快,且环境友好等优点,但该法对染料的选择性要求高,同时能耗大、成本高。常用的生物处理法有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及好氧-厌氧生物联合法等。相比较于物理法与化学法而言,生物处理法具有来源可再生、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近年来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例如微生物处理法,其关键在于高效脱色工程菌株的选育。因而,从自然界中筛选出具有高效脱色效率的菌株是生物处理法的关键环节。
食用菌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作为珍惜的美味佳肴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食用菌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及抗衰老成为研究的热门领域。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珍惜的食用菌不能人工驯化栽培,受到季节限制,其开发利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野生食用菌菌丝体的发酵培养及开发利用受到关注。作为皖南大别山区的一种特色生物资源,茅草菇是一种生长在安徽省潜山县山区里的野生食用菌,又被称为三九菇,受到季节限制加之不能人工栽培,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甚少,国外少量文献报道了气候、种群密度等因素对其在原始林中子实体产量的研究,国内个别文献报道了茅草菇多糖的免疫活性。然而,目前利用野生茅草菇菌丝体发酵培养用于染料的脱色研究尚无报道,该研究一方面可以拓展野生食用真菌菌丝体的功能化应用范围,尤其对于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意义重大;另外可以对目前尚不能人工驯化栽培的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去除染料功能的野生茅草菇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通过对野生茅草菇菌丝体的培育,使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染料具有高效的去除能力。
本发明具有高效去除染料功能的野生茅草菇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固体发酵培养
对新鲜采摘的野生茅草菇子实体进行表面灭菌处理,用灭菌刀片沿子实体表面削去表皮,切下长宽1-3cm的菌肉,将所得菌肉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置于24-32℃恒温培养箱内,连续静置培养5-10d,获得活化后的菌丝体菌落;
步骤2:液体发酵培养
使用灭菌的直径为10mm的打孔器将步骤1中得到的菌丝体菌落分成均一的菌片,在无菌环境下将菌片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0-35℃恒温摇床中,75-150rpm/min下振荡培养5-15d,得到处于指数生长期的茅草菇菌丝体的液体发酵物,离心(4500rpm/min,10min),得到茅草菇菌丝体培养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4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