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寻找厚盖区中风化石灰岩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95235.2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5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吴骞;王吉祥;连振成;杨麒;娄屹雯;牛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育 测线 风化石灰 待检测区域 地震反射波 锤击震源 观测数据 观测系统 地震仪 覆盖区 石灰岩 杂填土 卵石 浮点 观测 地震 覆盖 施工 应用 分析 成功 | ||
1.一种寻找厚盖区中风化石灰岩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检测区域中钻孔,观察岩溶发育情况,将岩溶密度小于1个/km2,钻孔岩溶率小于2%,最大泉流量不大于5L/s的地段定义为岩溶一般发育地段,将岩溶密度1~5个/km2,钻孔岩溶率2~5%,最大泉流量不大于5~10L/s的地段定义为岩溶较发育地段,将岩溶密度大于5个/km2,钻孔岩溶率大于5%,最大泉流量大于10L/s的地段定义为岩溶特别发育地段,在所述岩溶一般发育地段布置两条测线,在所述岩溶较发育地段布置三条测线,在岩溶特别发育地段布置四条测线;
步骤二:锤击震源,并同时用浮点地震仪,并采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观测地震反射波;
步骤三:采用地震理软件进行观测数据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找厚盖区中风化石灰岩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岩溶一般发育地段和岩溶较发育地段的测线间距为5m,岩溶特别发育地段的测线间距为3.3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找厚盖区中风化石灰岩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采用10~11kg的大锤人工锤击震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寻找厚盖区中风化石灰岩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采用60Hz检波器,采样间隔0.5ms,频带40-500Hz,接收 24道地震反射波,道间距为1m~2m,偏移距为20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找厚盖区中风化石灰岩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采用VISTA地震理软件,其观测数据分析流程依次为:调用采集的观测地震反射波数据文件、道平衡、滤波、速度分析、动校正、水平叠加、时深转换、打印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52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