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多轮次低频减负荷仿真计算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8447.6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4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解梅;于之虹;李振宇;贾育培;丁平;吕颖;康健东;高波;胡建勇;陈刚;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胡秋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轮次 低频 减负 仿真 计算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电网多轮次低频减负荷仿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轮次:
步骤一:根据电网故障负荷损失情况,对电网故障负荷损失情况的数据进行暂态稳定计算,计算频率曲线,得出电网故障后的频率偏移量和持续的时间,与低频减负荷策略匹配达到下一轮减载要求时进入步骤二,否则根据暂稳计算结果给出最终电网稳定性评估结果并退出;所述低频减负荷策略匹配包括低频减负荷函数定制进行负荷策略匹配工作和对低频减负荷策略表进行结构解析;根据电力系统术语的语法词法规则生成电子化的减负荷策略表,利用特定的语法词法解析器解析减负荷策略表,形成暂态稳定计算程序识别的策略接口文件,暂态稳定计算程序每计算一步都会与策略接口文件中的信息匹配;
所述低频减负荷函数定制进行负荷策略匹配工作是指在减负荷策略表中设置各参数为轮次=1,频率=49.2、延迟=0.2、和切负荷率=0.041;其中轮次表示切负荷轮次为第一轮,频率表示启动切负荷频率为49.2Hz,延迟表示切负荷的延迟时间为0.2秒,切负荷率表示切负荷比例为4.1%;
对低频减负荷策略表进行结构解析包括词法解析和语法解析;词法解析主要功能是对原始输入文件进行初步分析,把文件分割为自定义的词素,称为词法单元;词法解析可以实现对文件注释的过滤,以及对非法字符的检测;语法解析是对从词法解析器输入的词法单元进行规则匹配,最终生成暂态稳定计算程序识别的策略接口文件;
步骤三:将故障后潮流作为判据策略,根据计算程序所需扫描的预想电网设备故障数量多少,设置不同故障之间的并行计算方式调用潮流计算程序,利用潮流计算得到故障后潮流结果;对故障后潮流结果进行反馈型策略匹配,获取当前低频减负荷策略和减载信息,将减载信息传回至潮流计算中,重新计算潮流,待收敛后进入第二轮次;其中所述减载信息为应切负荷名称和应切负荷量;
步骤二:根据低频减负荷策略计算应切负荷量,在进行切负荷时,对可切负荷进行配置,优先切除可中断负荷,进入步骤三;
第二轮次:重复第一轮次操计算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N轮次,所述N大于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轮次中所述潮流计算程序的输入信息为初始电网一次设备模型的全部数据文件、故障元件和监视元件,输出信息为潮流文件、监视元件潮流结果和返回低频减负荷策略解析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轮次中所述潮流计算程序的输入信息为上一轮潮流文件、本轮监视元件和上一轮策略匹配结果,输出信息为根据动作措施修改后的潮流文件、监视元件潮流结果和最终返回电网故障下所有轮次的低频减负荷策略解析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N轮次中所述潮流计算程序的输入信息为上一轮潮流文件、本轮监视元件和上一轮策略匹配结果,输出信息为根据动作措施修改后的潮流文件、监视元件潮流结果和最终返回电网故障下所有轮次的低频减负荷策略解析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频减负荷策略解析结果包括应切除负荷的名称、类型和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优先切除可中断负荷是从基础数据文件中将所有的抽水蓄能机组查找出,把抽蓄切泵机组模型按照策略固有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利用IF条件语句表达是否满足切对应负荷语句,利用THEN行为语句表达可切负荷的切除行为和切除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暂态稳定计算分为暂态稳定显示分析和暂态稳定隐式分析,暂态稳定显示分析包括解电网微分方程和解电网网络方程;暂态稳定隐式分析包括化微分方程为差分方程和联立迭代求解网络方程和差分方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负荷的方式包括优先切除可中断负荷方式和按照比例平均切除各线路负荷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84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